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動態監測,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136.0,比上年增長14.2%,明顯高于經濟增速等重要指標。創新驅動和網絡經濟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較大,經濟活力與轉型升級表現同樣亮眼。四大指數勾勒出一幅“創新驅動、數字領航、活力迸發、綠色轉型”的新圖景。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強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2024年,創新驅動指數為138.5,比2023年增長13.2%,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28.5%,位列第二,彰顯了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創新驅動的蓬勃活力,源于全鏈條創新要素的協同發力和持續夯實。在資金保障方面,研發經費支出穩步增加,為科技創新提供充足“彈藥”;在人才支撐層面,每萬人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的提升,穩定的人才隊伍為技術突破提供智力保障;在成果質量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的穩步增長,標志著我國創新從“數量積累”向“質量躍升”的轉變,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在主體培育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的不斷擴容,加速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化為產業競爭力。創新驅動已深度融入產業發展肌理,推動我國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讓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
2024年網絡經濟指數達142.4,同比增長16.2%,貢獻率35.2%,成績斐然。網絡經濟在本質上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生產端,數字化技術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助力企業按需生產、減少庫存和提升效率;在分配端,數字化手段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激活了潛在消費需求;在流通端,智慧物流體系實現商品倉儲、運輸、配送的全過程可視化管理,顯著降低流通成本;在消費端,數字化平臺個性化推薦、即時配送等“線上+線下”服務,讓消費體驗持續升級,催生了即時零售、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網絡經濟以“線上+線下”“數字+實體”的融合模式,系統性重塑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社會再生產鏈條,推動經濟循環更加高效暢通。
2024年,經濟活力指數為130.9,比上年增長14.5%,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19.6%。這個數據背后,是市場主體創造力的充分釋放。新設經營主體數量的持續增加,讓經濟“毛細血管”更加充盈,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擴容,壯大了創新型企業群體。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的加快,為未來發展積蓄了動能。數字經濟賽道全面開花結果:初創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異軍突起”,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煥發新生。市場主體的活躍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拓寬了居民收入渠道,形成了持續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各類生產要素被高效配置與充分利用。
轉型升級提速,邁向綠色智能新征程,是新動能契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鮮明導向。2024年,轉型升級指數為127.8,比上年增長12.5%,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16.7%。這體現了我國在經濟結構優化、綠色發展上的堅定步伐。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設備成為外貿“新名片”,氫能示范村推動鄉村能源清潔化,傳統制造業通過數字化改造提升效率,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提升,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三樣”出口量的增長,彰顯了外貿結構的升級;新能源產品消費量的增加,踐行了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數字產品相關行業增加值的擴容,推動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以新動能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在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充分發動創新驅動核心引擎,保持網絡經濟發展優勢的同時,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進一步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持續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傊?,用新動能破解發展梗阻、開拓未來空間、增進民生福祉,統籌經濟發展活力與韌性,必將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