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共建“一帶一路”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之一。2014年9月,中國領導人在出席中俄蒙三國元首首次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5年7月、2016年6月,中蒙俄三國政府先后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蒙古國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開啟了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歷史進程。十年來,在三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蒙俄三方合作堅定向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持續深化。2018年9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蒙、俄有關部門牽頭建立了三方推進走廊建設工作組機制,大力推動走廊建設框架下務實合作,三國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口岸建設和海關、檢驗檢疫、產業與投資、經貿、人文交流、生態環保、地方及邊境合作等領域交流不斷深化,合作日益拓展,成果不斷豐富,取得了顯著成效。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也最具文明多樣性的大陸,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在這里交融交匯,商業活動在各文明之間活躍開展,塑造了以古絲綢之路為代表的古代商路,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今天,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正為亞歐大陸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兩國在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上存在巨大互補性。在這一核心優勢加持下,伴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入推進,連接亞歐大陸的“草原絲路”“茶葉之路”等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
據有關統計,2013年至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額由60億美元增長至186.2億美元,中國始終保持蒙古國最大貿易伙伴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和最大出口對象國地位。蒙古國第一座交互式立交橋、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個現代化殘疾兒童發展中心、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廠、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都融入了中國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已經成為中蒙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標志。中俄同樣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448億美元,中國連續15年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俄羅斯長期處于蒙古國第二大進口國地位,俄對蒙出口占蒙古國進口總量的比重高時可達30%。
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價值愈發凸顯,前景廣闊,未來可期。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東北亞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蘊藏著新的機遇。在世界經濟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沖擊的情況下,中蒙俄經濟走廊可發揮重要的區域合作平臺作用。中蒙俄三國秉持平等、互利、共贏原則,將地緣毗鄰優勢和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建設和拓展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未來在促進東北亞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亞歐大陸互聯互通進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面向未來,中蒙俄三國應抓住機遇,加強協調,探尋更多的利益交匯點,深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領域交流合作,以更好應對百年變局下各種挑戰,助力各自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三國還應借助多邊合作平臺,推動走廊建設邁上新臺階。例如,上海合作組織堅持弘揚“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摒棄零和博弈,倡導共生共贏,具有支持多邊主義的傳統,有望在制度建設、平臺對話和公共安全產品供給方面為走廊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與保障。三國應積極推動走廊建設與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相互促進,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貿易便利化、綠色發展、科技和教育、農業和減貧、健康醫療等領域開展更深入的務實合作,推動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絲路 作者:北京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