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奔流入海。當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5周歲華誕,外貿“新三樣”的貨輪正穿越驚濤駛向藍海,背后一場靜水深流的金融變革已然開啟。而當跨境金融創新成為特區揚帆的關鍵引擎,一組鮮活的數據見證著這場變革推動者的鏗鏘足跡——
服務近5000家進出口企業,跨境匯款線上化率躍至85%;
跨境貿易融資客戶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5%;小幣種結算破壁130種貨幣;
連續4年獲《銀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A級評級;
全國首家獲批外匯局外匯展業試點資質的商業銀行;
“2024年度深圳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服務獎”……
在這片敢為人先的熱土上,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堅持穩健經營、改革創新雙輪驅動,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以卓有成效的實踐書寫跨境金融服務新范式,奏響了“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時代強音。
破冰融資梗阻:外貿企業出海的“諾亞方舟”
“報關單就是信用證!”在深圳某家具出口公司,企業負責人手持報關單感慨萬千:他的企業常年為歐美高端賣場供貨,但往年,訂單激增的喜悅還來不及展開,原料采購資金缺口卻卡住脖子。如今,這樣的煩惱一去不返了。
轉憂為喜的背后,是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創新推出的一款自動化授信產品。通過對接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引入企業投保中信保的出口數據增信,傳統需數周的融資流程被壓縮至“報關即融通”。
“以前總為備貨資金發愁,沒想到現在無須抵押,只需通過線上申請,短短幾天就能拿到500萬元‘救命錢’,不愧是及時雨呀!”
據了解,深圳70%中小企業長期面臨“有訂單、缺資金”的困境。如何針對企業出口環節的融資痛點,推出更靈活便利的融資工具,一直是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探索的重點。
鹽田港碼頭,滿載進口貨物的集裝箱正等待清關。“過去繳稅資金占壓導致原料滯留,每天產生上萬元滯港費。”一家企業財務總監說:“現在憑純信用授信獲得‘先放行后繳稅’資格,貨物通關時效顯著縮短。”據悉,民生系統直連海關數據,擔保額度自動生成,每年由此節省的大量資金占用成本得以投入到生產中去,真正實現了“輕資產拓海疆”。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國家外匯局推進展業改革,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在全國首發試點以來,以改革破除傳統單據審核依賴,通過客戶分級實現跨境收付高效化,依托科技賦能重塑全流程管理,從而實現了風控效率與企業便利雙提升。截至2025年6月,民生銀行分行中小微企業在優質客戶中占比達62%,外匯展業改革紅利精準惠及社會經濟毛細血管。
擊穿貨幣壁壘:小幣種結算的“全球通行證”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深圳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突破25%。然而,小幣種結算存在匯率不明、渠道狹窄、效率低下三重壁壘,令新興市場拓展屢受掣肘。
開拓泰國市場時,深圳某國際醫療服務企業一度陷入焦慮:“無論開展服務宣傳還是舉辦展會,都需緊急支付大量資金,但當地銀行匯率不透明、手續費高且效率低下,推高了企業財務成本。”
一籌莫展之際,民生銀行“一戶百幣”服務破局而來。企業通過美元主賬戶發起泰銖支付,系統實時鎖定匯率。“就像裝了個全球貨幣轉換器,”財務經理在網銀演示界面時感慨:“最快T+0到賬速度,讓我們海外布局再無后顧之憂。”
小幣種曾是企業出海的“百慕大三角”,而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創新的“一戶百幣小幣種跨境匯款”服務,讓企業只需開通美元或人民幣主賬戶,不僅可覆蓋“40+”收款幣種和“130+”付匯幣種,清算網絡通達全球80%地區。
貨幣壁壘變通途,清算網絡化天塹。當金融基礎設施貫通“一帶一路”毛細血管,“深圳制造”出海征途的最后一公里終被點亮。
筑牢匯率防線:跨國經營的“金融壓艙石”
對外貿企業而言,匯率波動猶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伴隨著全球經貿的驚濤駭浪,它的每一次起落,都在重繪成本的邊界、吞噬盈利的陸地。
對深圳某外貿公司而言,2024年12月31日注定是難忘的一天。傍晚時分,一場危機不期而至。突遇匯率波動,企業大額外幣應付款需緊急鎖匯。但由于內部流程延誤,企業在原合作銀行無法獲得理想報價,數月利潤可能被吞噬殆盡……一時間,求助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
刻不容緩!盡管日間交易時間已過,但民生銀行外匯團隊立即啟動應急交易機制,隨著一套“風險逆轉期權組合方案”迅速形成,一場驚心動魄的匯率保衛戰就此告捷。
專業的避險能力源于分層體系創新。據了解,針對小微企業“不懂避險、不敢操作”痛點,分行推出“低門檻”專屬期權產品,企業獲得為專屬避險方案花費不足10元;而對具備外匯操作經驗的企業,則靈活定制期權組合策略,精準對沖風險同時優化匯兌成本,實現“避險+增收”雙效合一。
特別是2025年以來,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傾力構建“全鏈路避險”服務體系,多維賦能企業穩健經營,企業客戶套保比率飆升至41%,客戶數同比增長7倍。當金融衍生品從“達摩克利斯之劍”變為“航海羅盤”,中國制造搏擊全球的底氣才真正鑄就。
45載白駒過隙。當特區站在新征程起點,民生銀行深圳分行以117家外匯展業改革優質企業、41億美元便利化結算量、年增52倍的匯率避險規模,詮釋著“越誠信越便利”的改革哲學,成為金融高水平開放的生動注腳,也是“金融報國、金融為民”最真實的寫照。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