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收官,其調倉路徑清晰展現。其中,在全球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港股市場憑借獨特的估值優勢和結構性機會,成為公募基金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
數據顯示,主動偏股型基金對港股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歷史峰值,醫療保健與金融板塊成為加倉主力,而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等科技龍頭則穩居重倉股前列。這一趨勢背后,既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港股“高成長+高股息”啞鈴策略的認可,也預示著在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的資金配置熱潮。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對港股市場的配置熱情持續提升。中金公司研究部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內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剔除QDII基金)數量已達4048只,這些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合計達7343億元人民幣,較一季度末(6509億元人民幣)增長12.8%,占股票投資市值的比例從36.9%躍升至39.8%,創下自滬港通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
從基金類型看,主動偏股型基金對港股的配置尤為積極。截至二季度末,此類基金的港股持倉市值達到4379億元人民幣,較一季度末(4112億元人民幣)增長6.5%;港股倉位比例從30.8%提升至32.5%,刷新歷史紀錄。
公募基金重倉股中的港股數量明顯增加。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阿里巴巴-W和中芯國際4只港股躋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之列,其中,騰訊控股連續兩個季度穩居第一大重倉股寶座。另據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報告數據,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重倉的港股數量從一季度末的327只增加至360只,持股市值也從3183億元人民幣增長至3265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印證了公募基金對港股優質資產的持續青睞。
從歷史縱向比較來看,公募基金對港股的配置比例呈現出階梯式上升態勢。據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報告數據,港股在公募基金重倉股中的配置比例已從2023年末的8.66%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9.91%。這種持續性的增配趨勢,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正在系統性增強。
從個股調倉方向可以看出,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場的選股邏輯主要圍繞三個維度展開:首先是行業龍頭地位,如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等在各自領域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持續獲得資金青睞;其次是成長確定性,創新藥、新消費等具有清晰成長路徑的板塊成為加倉重點;最后是估值合理性,部分調整充分、估值處于歷史低分位的優質資產重新進入機構視野。
業內人士分析稱,上半年公募基金大舉增配港股絕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估值吸引力、流動性改善和政策環境變化構成了最核心的三大驅動力。
展望未來,中國銀河證券預測,港股市場總體震蕩向上,且板塊輪動仍然較快。當前港股估值分位數處于歷史中上水平。配置方面,建議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在海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的擾動下,高股息標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穩定的回報;二是政策利好增多或政策利好持續發酵的板塊,例如創新藥、AI產業鏈、“反內卷”相關行業等;三是中報業績表現超預期的板塊,有望補漲。
從資金流向看,南向資金的持續性成為影響港股后市的關鍵變量。中金公司預計,南向資金年內累計流入可能超萬億港元。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昌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