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梁衛軍 通訊員 胡黃忠 王琪)暑期來臨,氣溫節節攀升,溺水事件進入高發期,守護轄區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的暑期平安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黃龍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信息化智能手段優勢,聯動多部門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為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往年一到夏天,我們就格外揪心,總擔心有人尤其是孩子去水邊玩耍出現意外。現在有了科技幫忙,心里踏實多了。”黃龍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所長許北平指著監控屏幕介紹道,所里依托轄區22個AI智能水域入侵監控,搭建起一套“智能預警+精準干預”的防溺水工作模式。這些分布在河流、攔水壩、水庫等重點水域的“電子眼”,通過AI智能算法能實時識別、分析周邊人員活動,一旦發現有人靠近危險水域、擅自下水,系統會立刻自動報警,預警信息同步傳到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后臺,民警就能第一時間趕過去處置,“好幾次都是剛有人往水邊湊,我們的民警就到了,把風險直接掐滅在苗頭階段。”
防溺水不是公安部門一家的事,需要多方攜手。城關派出所積極聯動應急管理、教育、水務、社區、城管等多部門,讓“信息共享、責任共擔、行動共聯”成為工作常態。許北平說:“我們把AI監控捕捉到的水域風險信息實時共享給各部門,教育部門就能針對這些情況,給學生們開展更精準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水務部門也能根據預警信息,及時響應‘暑期泄洪防險’的建議。”不僅如此,民警還聯合多部門加強重點時段的水域巡邏,與消防、120急救中心一起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讓這道安全‘防護盾’更堅固。”
為了讓“遠離危險水域”的意識真正走進每個人心里,城關派出所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把宣傳網格織得又密又實。社區微信群里、校園公眾號上,防溺水警示短片、典型案例定期推送;水域周邊,聯合社區、學校張貼的警示牌格外醒目;“防溺水知識進家庭”活動中,民警和社區、學校工作人員手把手教大家自救互救技能。“對那些AI預警發現的經常靠近水域的人群,我們會上門做‘一對一’的安全提醒,就是要讓大家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許北平解釋道。
從智能預警的精準高效,到多部門聯動的協同有力,再到宣傳教育的入腦入心,黃龍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用科技賦能公安工作,以責任擔當踐行為民初心,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用實際行動守護著轄區群眾的生命安全,也讓新時代公安工作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在為民服務中愈發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