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結構與質量持續提升,本科層次的職業院校不斷擴容,“雙高計劃”等政策推進使部分職校具備了與普通高校競爭優質生源的能力,逐漸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的重要支撐力量。
近期,各地中高考“放榜”,考生陸續填報志愿。近兩年來的報考錄取中,職業院校似乎成了香餑餑,招生咨詢會展位被圍、錄取分數顯著提高,越來越多重點線以上考生主動選擇職業本科院校……“高分上職?!钡默F象,讓不少人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的作用與影響,也折射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成果。
當下,就業前景、職業發展空間等因素正逐步成為志愿決策的關鍵變量,教育選擇不再是“唯分數論”的簡單排序,而是與未來發展路徑相關的戰略決策。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結構與質量持續提升,本科層次的職業院校不斷擴容,“雙高計劃”等政策推進使部分職校具備了與普通高校競爭優質生源的能力,逐漸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的重要支撐力量。因此,辦學質量扎實、校企合作深入、就業出口明確的職業本科院校,自然展現出更強吸引力。
此外,職教高考制度不斷完善,為職業教育打通了從中職、高職到本科、研究生的縱向通道?!?+4”貫通培養、職業教育本科專業擴容等一系列政策探索,打破了以往“職校即終點”的認知誤區,也讓考生不再因升學路徑受限而卻步。
不過,在這些變化背后,固有觀念仍有不小的慣性,對職教的刻板印象尚未根本改變。盡管相關法規已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等同,但從制度認同到社會認同的轉變,仍需實踐不斷推動。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關乎教育公平和人才結構,更是滿足當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應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持續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健全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專業碩士等縱向貫通通道,形成類型清晰、層次分明的“技能成才路線圖”。在職教高考制度上,需加快推進考試內容、升學機制與課程體系的協同改革,使職業教育成為真正可選擇、可持續的成才方式。
職業院校應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加快構建多元參與的辦學機制,與行業龍頭企業、高水平職業院校在專業共建、課程共設、平臺共育等方面形成系統合作機制。各地積極推動建立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校企協同育人來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發展潛力。
教育的本質在于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當越來越多優秀學生愿意選擇以技能為起點的成才路徑,職業教育也應以更扎實的發展回應這份信任與期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