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
數據顯示,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12%,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8%。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此外,部分銀行以及理財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上半年理財業務報告。整體來看,多數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正增長,多家未設立理財公司的中小銀行(簡稱“非持牌銀行”)自營理財規模壓降明顯,有銀行規模環比降幅超40%。
理財公司市占率上升
《報告》顯示,32家理財公司市占率進一步上升。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30.67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達27.4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44%,同比增加12.98%,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9.61%。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5日,浦銀理財、華夏理財、蘇銀理財、恒豐理財、青銀理財5家理財公司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理財業務報告。整體來看,多數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呈現正增長,固收類理財產品為主流。
截至2025年6月末,恒豐理財、華夏理財和蘇銀理財的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相較于2024年末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5.08%、19.18%、17.72%,分別增至2075.41億元、9931.11億元、7453.84億元;浦銀理財存續理財產品規模實現小幅增長,較上年末增長1.91%,至12948.23億元。青銀理財規模下降4.94%,至1894.8億元。
2024年以來,大部分非持牌銀行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穩妥推進結構性壓降,自營理財規模有所下降。
截至2025年6月末,漢口銀行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為385.23億元,均為固收類理財產品。相較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規模減少60余億元,固收類理財產品數量減少40余只。
部分銀行存續理財產品規模下降超40%。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臺州銀行存續理財產品6只,存續理財產品規模為24.08億元,較2024年末下降48.48%;河北銀行存續理財產品規模119.98億元,較2024年末下降45.05%。此外,湖南銀行、上饒銀行等自營理財規模也明顯下降。
上半年為投資者創收3896億元
《報告》顯示,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896億元。其中,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297億元,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599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持續減少,相較年初減少0.9萬億元至6.4萬億元;二級(中低)與五級(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相較年初有所增長。固定收益類產品仍占絕大比例,截至6月末存續規模為29.81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2%,較年初減少0.1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0.32個百分點。
上半年,理財產品資產配置較年初有所調整,在增配公募基金、現金及銀行存款、非標債權及金融衍生品的同時,減少了對債券、同業存單和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投資者結構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小幅增長。截至6月末,理財市場個人投資者數量為1.34億個,占比為98.66%;機構投資者數量為182萬個,占比為1.34%。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分別增加1.03個百分點和1.25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仍最多,占比達33.56%。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