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學生找兼職的高峰期,也是詐騙高發期。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發布提示,呼吁廣大學生提高警惕,謹防落入兼職詐騙陷阱。
詐騙分子之所以瞄準學生群體,一方面是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詐騙手法的識別能力有限,容易被“輕松過萬”“低門檻高回報”等話術誘惑;另一方面,學生群體在社交平臺較為集聚、活躍,而詐騙分子多通過社交平臺投放虛假兼職信息,導致學生更易暴露在風險中。此外,暑期學生脫離學校監管,若家庭監護存在疏漏,則給詐騙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從近期案例來看,兼職類詐騙的隱蔽性與迷惑性較強,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騙取學生錢財,例如,宣稱“墊付本金、完成任務后返現”,或是謊稱需繳納“保證金”“培訓費”才能安排實習,錢款得手后便消失無蹤。另一類是誘騙學生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卡,以虛假承諾降低學生警惕性,使其成為電詐產業鏈的一環。學生一旦被騙,不僅會遭受經濟損失、承受心理創傷,更可能因涉嫌幫信罪等承擔法律責任。
暑期兼職是學生接觸社會、鍛煉能力的好機會,不應成為詐騙分子的“狩獵場”,需要多方協同構建反詐防火墻。
執法部門加大犯罪打擊力度,斬斷詐騙產業鏈;宣傳部門開展“反詐進校園”活動,通過發布真實案例、制作短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群體的防范意識和能力;教育部門將反詐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并提供正規的兼職信息發布渠道,為學生提供安全指引。
兼職詐騙信息多通過社交平臺、招聘網站傳播,平臺要壓實主體責任。對招聘信息發布者加強身份認證與資質審核,通過技術手段識別“高薪兼職”等關鍵詞并自動攔截有害信息;同時設立舉報通道,確保詐騙信息一經發現即刻下架,及時阻斷傳播鏈條。
家庭是防范兼職詐騙的第一道防線。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兼職計劃,幫助核實招聘信息的真實性,避免其接觸高風險人群。學生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可靠途徑尋找兼職機會,一旦察覺可能被騙,主動尋求警方幫助,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