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8日本輪反彈啟動以來,截至7月25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16.05%、19.26%、29.48%。
資金面上,截至7月24日,4月8日以來A股融資余額增加843.76億元,上市公司合計回購542.38億元,兩路資金合計加倉A股近1400億元。此外,北向資金二季度積極加倉A股市場;作為洞察主力資金動向的重要指標之一,龍虎榜中的券商營業部自4月8日至7月25日最青睞化工原料板塊。
分析人士表示,融資余額快速攀升折射出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升溫,未來A股增量資金仍有空間,政策鼓勵下保險、養老等長期資金正加快入市步伐,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和外部環境邊際改善還有助于推動外資回流。
三路資金積極加倉A股市場
4月8日以來,A股市場持續反彈,上證指數一度突破3600點。在市場持續反彈背后,增量資金持續涌入A股市場。
一方面,從融資余額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A股融資余額報19283.69億元,創逾4個月新高。4月8日以來融資余額合計增加843.76億元,逾六成交易日A股融資余額出現增加,其中7月21日-22日連續兩個交易日融資凈買入金額超150億元。
在A股融資余額持續回升的同時,融資買入額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在7月21日-24日連續4個交易日超10%,分別達到10.29%、10.42%、10.11%、10.45%。
從4月8日以來融資客對行業板塊的加倉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融資客對申萬一級行業中的23個行業加倉,對醫藥生物、汽車、有色金屬行業融資凈買入金額居前,分別為150.60億元、143.34億元、98.76億元,對計算機、機械設備行業融資凈買入金額均超80億元;在融資客減倉的8個行業中,對石油石化、傳媒、煤炭行業融資凈賣出金額居前,分別為14.26億元、7.01億元、6.22億元。
個股方面,4月8日以來融資客對比亞迪、江淮汽車、新易盛、浦發銀行、賽力斯加倉金額居前,分別達42.59億元、29.14億元、25.48億元、20.00億元、18.77億元。此外,對北方稀土、指南針、勝宏科技等多只股票加倉金額均超10億元。
“融資余額快速攀升折射出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升溫,高杠桿資金加速入場追逐結構性機會,形成短期博弈熱潮。”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認為。
另一方面,4月8日以來上市公司也積極發布回購相關公告并積極實施回購。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4月8日以來A股市場共有836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股數達47.97億股,合計回購金額達542.38億元。其中,貴州茅臺、徐工機械、美的集團、寧德時代、三安光電回購金額居前,分別達36.03億元、28.66億元、25.18億元、15.51億元、14.99億元,三一重工、國泰海通、藥明康德回購金額均超10億元。
此外,二季度北向資金也積極加倉。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為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2.38%;持股數量為1235.10億股,較一季度末增長3.18%。北向資金二季度明顯加倉比亞迪、招商銀行、北方華創、紫金礦業、寧德時代等龍頭股。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表示,融資余額增加主要反映散戶和部分機構的信心提升;上市公司回購顯示相關企業經營向好,判斷股價相對低估。
龍虎榜成交額大增
作為洞察主力資金動向的重要指標之一,龍虎榜買入情況也顯示出一定的市場偏好。今年以來,龍虎榜中“機構專用”席位的成交額大幅增長,對通信等板塊偏愛有加,券商營業部席位則青睞化工原料板塊。
Wind數據顯示,4月8日-7月25日,龍虎榜成交額合計為11488.81億元,相較2024年同期的5018.68億元,同比增長128.92%。其中,“機構專用”席位的成交額為2208.9億元,相較2024年同期的788.6億元,同比增長180.1%。
從“機構專用”席位的買入股票來看,買入前三名分別是新易盛、青島金王、御銀股份,分別屬于通信、跨境支付、數字貨幣板塊。
Wind數據顯示,除了“機構專用”“深股通專用”“滬股通專用”席位,4月8日-7月25日,共計5411家券商營業部(按照Wind統計口徑,含分公司、總部)27280次登上龍虎榜,成交總金額為7452.88億元。其中,百強營業部的成交額達5180.08億元,占5411家營業部總成交額的69.5%。
從龍虎榜成交額前十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買入金額前三的個股看,投資者自4月8日以來最青睞化工原料板塊。
龍虎榜成交額排名首位的是東方財富證券拉薩金融城南環路證券營業部,其買入金額前三的個股分別為恒寶股份、紅寶麗、融發核電,所屬行業板塊分別為數字貨幣、化工原料、電力設備。
梳理發現,紅寶麗還出現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一證券營業部、國信證券浙江互聯網分公司的買入金額前三的個股中。此外,化工股尤夫股份也出現在龍虎榜成交額前十名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買入金額前三的個股中。
中國銀河證券化工分析師翟啟迪表示,在相關政策引導下,化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有望加速緩解。需求端,一方面,隨著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大、終端產業回暖動能逐步轉強,內需潛力有望充分釋放;另一方面,受裝置競爭優勢不足、運營和能源成本偏高等因素影響,部分產品海外產能正逐步退出市場,國內優勢化工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在中長期內仍具備提升空間。
增量資金入市空間大
對于A股后市的增量資金,機構預期樂觀。
劉巖認為,A股后市增量資金將呈現“總量充裕、結構分化”格局。行情短期依靠杠桿資金維持熱度,中長期依賴政策紅利與產業資本驅動。
“A股增量資金有空間。”袁華明表示,居民儲蓄資金在存款利率低和樓市回報率下降的背景下,有向資本市場轉移的需要。政策鼓勵下,保險、養老等長期資金正加快入市步伐。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和外部環境邊際改善還有助于推動外資回流。資金流入節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A股市場能否在經濟企穩和政策引導下形成中長期上行預期。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在居民投資理念逐步向被動、指數化轉變的背景下,若本輪行情出現突破,ETF很可能繼續成為推動市場上漲的核心增量資金,并形成正反饋機制。在市場成功突破關鍵阻力位后,預計將吸引更多高凈值客戶通過量化或主動私募方式參與A股投資。在當前推動長線增量資金入市的監管政策指引下,未來保險資金投資權益資產比例有望提升,可能成為推動行情發展的重要邊際資金。此外,未來隨著美國通脹回落、美聯儲繼續降息,一旦美債收益率下行到3%以下,滬深300非金融建筑板塊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相對美債收益率提升,那么外資也會買A股,成為推動A股重估的重要力量。
“下半年,在權益類公募基金擴容、中長期資金入市與政策工具護航下,A股資金面或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居民財富向金融資產加速再配置的趨勢愈發明確,下半年可重點觀察市場情緒面的修復節奏。”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認為,從保險資金來看,多項政策為險資入市提供更多便利,險資入市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隨著國內一系列穩增長、促開放政策的持續發力以及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外資對于A股市場的配置情況存在較大改善空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吳玉華 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