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證券在A股上市不足三年便啟動赴港上市計劃。近日,首創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了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相關議案,募集資金擬用于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等。若此次H股發行上市順利完成,首創證券有望成為第14家“A+H”股券商。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H股上市,既可以提升相關機構的資本金,將短板業務補上去,還可以引進國際資本,對公司后續業務發展、業務牌照申請均有幫助。
又一家券商籌劃赴港上市
又有券商籌劃赴港上市。7月25日晚,首創證券公告稱,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影響力,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當前,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相關議案。
據悉,首創證券本次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25%(超額配售權行使前),并授予整體協調人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選擇行使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另外,首創證券本次發行上市募集資金擬用于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用于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及投資,提升公司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等用途。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首創證券屬于中小券商,資本金較低,雖然資管業務和固收業務在行業里排名靠前,但從綜合業務來看,體量還是較小,首創證券的發展主要也受制于部分業務的規模以及資本實力。在近年行業馬太效應逐步明顯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的競爭力逐步減小,通過H股上市,既可以提升公司資本金,將短板業務補上去,還可以引進國際資本,對公司后續業務發展、業務牌照申請均有幫助。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提到,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首選地,券商赴港上市后可以進一步發展境外IPO、債券發行、并購及財富管理等跨境業務,同時服務內地高凈值客戶的境外配置需求。另外,在A股上市的券商赴港上市后,形成“A+H”雙融資平臺,可平滑周期、增強抗風險能力。
首創證券還在相關公告中提到,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會決議有效期內,即自公司股東會通過之日起24個月或自動或經另行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上市。
“A+H”上市有望打開國際市場
官網信息顯示,首創證券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27.3億元,控股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Wind數據顯示,首創證券的注冊資本在當前42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中排名第39,共有19家上市券商的注冊資本超50億元,其中5家注冊資本超百億元。
回顧2022年12月22日,首創證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交易,成為近年來少數成功闖關A股的券商。截至當前,首創證券尚未披露2025年半年度業績數據,但此前披露的季報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首創證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2億元、1.51億元,同比下滑23.34%、31.42%。同期,僅有4家A股上市券商的營收凈利同比下滑。首創證券在季報中指出,當期業績變動主要是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下降。
年報數據顯示,首創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有效帶動了公司其他業務發展與整體業績提升,2024年,該業務收入9.09億元,同比增長62.67%。同期,首創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4.18億元,同比增長25.49%;實現歸母凈利潤9.85億元,同比增長40.49%,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高。對比行業來看,首創證券2024年度的營業收入在42家上市券商中排第38,歸母凈利潤排名第27。
首創證券也在前述年報中提到,堅持推進“以資產管理類業務為核心引領,以財富管理類業務和投資銀行類業務為兩翼支撐,以投資類業務為平衡驅動”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擴大特色業務競爭優勢,加快傳統業務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機制,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此次籌劃H股上市,則是首創證券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從行業情況來看,公開數據顯示,當前共有13家券商已實現“A+H”股上市,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華泰證券、國泰海通、廣發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中原證券、招商證券、國聯民生。若首創證券此次H股發行上市順利完成,將有望成為第14家“A+H”上市券商。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如果成功赴港上市,可以增強相關券商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促使公司業務做大做強。
“赴港上市直接增加機構凈資本,為擴大兩融、做市、衍生品等重資本業務提供彈藥,提升杠桿與盈利彈性。另外,香港嚴格的披露標準與機構投資人基礎,也將倒逼相關機構完善治理結構、風控與合規體系,提升國際評級與品牌公信力?!卑匚南舱f道。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