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經濟大省的“半年報”均已發布。2025年上半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貢獻了超過29.4萬億元的經濟總量,占全國比例達到44.6%,有5個省份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轉型壓力疊加的背景下,經濟大省以增速穩、動能新、韌性強的表現,較好統籌速度與質量、內需與外需、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穩穩扛起“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規模優勢鞏固增長基本盤。
廣東、江蘇穩居“6萬億元俱樂部”,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725.4億元,經濟總量超過全國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長4.2%,雖低于全國平均增速,但好于其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江蘇省以5.7%的增速加快追趕,上半年GDP達到66967.8億元,與廣東的差距減少到1757.6億元。山東、浙江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上半年GDP分別突破5萬億元、4.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和5.8%。四川、河南的“搶五”之爭依然激烈。上半年,四川省實現GDP31918.2億元,同比增長5.6%;河南實現GDP為31683.80億元,同比增長5.7%。
這些經濟大省,憑借顯著的規模優勢和深厚的產業基礎,不僅貢獻了全國經濟增長增量的主要部分,更通過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火車頭”作用,形成了多點支撐、整體聯動的積極態勢,帶動全國經濟向更高水平邁進。
——動能轉換開拓發展新空間。
支撐規模優勢的深層次動力,是經濟大省堅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接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創新驅動已成為經濟大省最鮮明的標識。服務業的動能轉換同樣清晰,數字化、專業化趨勢加速,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大,產業結構呈現出系統性向中高端邁進的強勁勢頭。
今年以來,DeepSeek、人形機器人等強勢出圈,浙江省上半年的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等產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增速已連續20個月不低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帶動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5%。河南省做優傳統產業“基本盤”,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長點”,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拉動經濟增長2.1個百分點。
——內外聯動提升抗沖擊韌性。
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廣闊的內需市場都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有力保障。今年以來,經濟大省緊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積極提振消費、擴大投資,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激活內需潛力。上半年,四川省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0.2%;通信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50.8%,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23.1%。
外貿大省堅持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以深化改革打破市場壁壘,以擴大開放鏈接全球資源,發展競爭力和抗沖擊能力不斷提升。作為我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的外貿依存度超過60%,通過積極拓展多元市場,持續提升出口產品“含新量”,上半年廣東外貿進出口4.55萬億元,同比增長4%,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上半年,山東省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6.8%,增速在前六大外貿省市中居第一位,產品出口到242個國家和地區。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經濟大省在規模支撐、結構提質、動能蓄勢上的探索與成效,是觀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的重要窗口。經濟大省“挑大梁”,既基于其長期積累的客觀優勢,更體現出勇挑重擔的主動作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依然不足,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需進一步筑牢。緊盯全年目標任務,錨定“十四五”順利收官,下半年經濟大省將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努力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