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全程讀稿、10分鐘走完過場、建議小股東別去……上市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步入尾聲,一些中小投資者積極參與、建言發聲,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中小投資者或被攔在會場門外,或被敷衍對待。
冷暖不均的背后,暴露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對中小股東的不尊重、對公司治理的不以為意。有些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公司重大決策中搞一言堂,習慣性輕視中小股東權益,把股東大會等法定程序當成走過場的形式,區別對待、“重大欺小”。
中小股東既是上市公司資本的來源之一,也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投資者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公司治理中、成果分配時卻將中小股東拋之腦后,無視其利益訴求,于情,說不過去。
于理,也站不住腳。作為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離不開中小股東的支持和參與。通過溝通對話、提出臨時提案、行使表決權等方式,中小股東能夠帶來多元視角和意見,彌補大股東、管理層在決策過程中的局限,防范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提升公司經營管理的科學合理性。蔑視中小股東話語權,破壞的是公平正義根基,動搖的是投資者信任,最終損害上市公司整體利益。
于法,更經不起推敲。無論是公司法,還是《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都對股東權利的行使作出了明確安排。例如,公司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公司股東對公司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持股多少,股東都享有基本的權利。大股東可以參與公司治理,中小股東同樣有權表達看法。
當前,A股市場總市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投資者多達2.4億之眾。在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下,敬畏法治、尊重股東、完善治理,不僅關系上市公司自身發展,更關系股市的平穩運行,理應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上市公司要尊重中小投資者,敢于、樂于給中小股東遞話筒,讓其大膽開麥。通過主動完善公司治理架構,構建公平有效、透明通暢的溝通機制,鼓勵中小投資者行使參與權,營造一個更加注重長期價值、更好平衡各方利益的公司治理生態,更好贏得市場認同和青睞。
讓中小股東能說話、說話管用,監管須動真格。監管約束與事后懲戒的不足,令部分上市公司有恃無恐。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機制,持續優化中小股東提案、投票和表決的門檻,并對壓制中小股東聲音、拒絕中小股東參會等違規行為及時問責,織密投資者保護網,讓中小股東行權更便利,發聲更響亮。
小股東也有大力量,中小股東積極行權同樣重要。中小股東要增強股東意識,全面知權、積極行權、依法維權,敢于對上市公司不理智行為說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給上市公司提供金錢支持的同時也要注入理性治理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