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提高創新效率、突出產業應用、完善創新生態。
今年全國夏糧實現穩產豐收。糧食生產韌性的背后,是農業科技創新不斷突破的體現。“三夏”農忙時節,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良種良法、智慧水利、水肥一體化等農業科技,在夏播夏管、防災減災中持續發力。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不久前,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提出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農業科技創新仍存在各自為戰、低水平重復、轉化率不高等問題,要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提高創新效率,強化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企業處于市場前沿,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應提高企業在科技規劃制定、科技政策決策和科技計劃實施等方面的參與度,進一步確立企業“出題者”地位。
我國已涌現出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企業。隆平高科在雜交水稻等作物的育種、繁育方面取得突破;大北農集團在生物飼料、動物育種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極飛科技將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事實證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繼續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推動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建立企業創新能力動態監測機制,培育一批龍頭型、高速成長型和潛力型農業科技企業。
突出產業應用,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創新鏈與產業鏈脫節,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大的梗阻。農業科技創新要構建“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協同體系,讓成果結在田間地頭。為解決行業性、區域性和基礎性重大問題,農業農村部先后認定了優質奶業、棉花產業、漁業裝備等50多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上千家科研院校、企業參與聯盟建設,有效改變了科技創新主體單打獨斗的現狀。
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系統集成與轉化落地,可以在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的前端,引入品種審定、農機鑒定等第三方機構參與,動態糾正偏差;中端,加強中試驗證和迭代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末端,堅持產業導向,突出推廣應用實效、市場占有率等產業評價標準,將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效能作為核心評價指標。
完善創新生態,加強各環節保障。農業科技落地生根,離不開金融活水灌溉。要推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鼓勵社會資本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投基金。推廣創新積分制,強化農業科技領域貸款等政策力度,完善融資、保險等農業科技專屬金融產品及擔保機制。同時,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加速向農業領域滲透,全球農業發展迎來新格局。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要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大國際人才和先進技術引進交流,打造世界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