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年多,外幣存款余額重上萬億美元。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外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1.7%,達1.02萬億美元。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1655億美元。
市場人士認為,這既是出口向好帶動貿易回款增加的直接體現,也反映出經營主體持匯意愿提升,以避免“高價”換匯、留存外匯用于資金增值或防范匯率風險等。下半年,外幣存款余額有望站穩萬億美元大關,延續增長態勢。
出口向好驅動 外幣存款高增
2021年4月,外幣存款余額突破萬億美元關口,并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相對高位運行。
2022年4月開始,外幣存款余額整體呈現下行態勢,到2023年10月下行至7844億美元。此后,外幣存款余額呈現震蕩爬升趨勢,到今年6月末重上萬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外幣存款規模增長迅猛,共增加1655億美元,而去年全年增加了551億美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外幣存款的增量,近九成來自境內外幣存款,主要由非金融企業和非銀金融企業貢獻,二者分別增加了955.7億美元與374.5億美元,居民外幣存款增量不多。
由此可見,企業外幣存款增加,是今年以來外幣存款大幅增加的最主要來源。“這背后可能是貨物貿易盈余大幅增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今年以來我國貿易差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貨物貿易收入順差大的時候,往往境內外幣存款增長較快。
今年上半年,出口向好、順差增多。數據顯示,1至6月,我國出口商品貿易總值18089.86億美元,進口商品貿易總值12230.22億美元,順差值為5859.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349.91億美元增長近35%。
另有數據顯示,1至5月,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入32128億美元,累計對外付款31109億美元。“貿易回款后,企業短期內并未充分結匯,而是以存款的形式留在銀行,成為外幣存款。”廣開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表示。
持匯意愿提升 靈活擇機結匯
從出口收匯到外匯“沉淀”形成外幣存款,結匯這一環節“消失”了。專家表示,外幣存款持續累積背后,是企業結匯意愿減弱、持匯意愿提升。
“今年3月以來,‘搶出口’效應明顯。3至5月海關口徑貿易差額高于去年同期,貿易回款后短期并未結匯,而是后續擇機結匯,對企業活期外幣存款高增長形成驅動。”廣發證券銀行分析師倪軍說。
企業為何選擇外幣存款,而非盡快結匯?據悉,推升持匯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避免在人民幣升值階段“高價”換匯;留存外匯資金增值;防范匯率風險等。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中有升。“企業若無迫切的人民幣資金需求,普遍傾向于推遲結匯,避免在升值階段‘高價’換匯。”資深匯率研究員何應龍說。
“企業對持匯還是結匯的判斷,主要基于資金收益和匯率預期。”中金公司研究部外匯研究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李劉陽表示,當前美元利率高于人民幣存款,匯率預期穩定,沒有特別強的升值預期,疊加今年以來貿易順差增長,外匯收款增加,因此外幣存款累積下來了。
同時,企業持有外匯,可通過靈活把握結匯時機,進行套期保值,增加企業收益,提升利潤。“隨著公司國際化戰略推進,境內外的外匯資金日益增多,業務需求也更趨多樣化。”一家外貿企業人士表示,公司已完成外幣存貸款業務的辦理資質,留存外匯辦理存款,進行資金增值。
面對市場需求,部分銀行也給出了較高的外幣存款利率。長沙銀行近期發布的信息顯示,5萬美元及以上起存,3個月、6個月、1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3.3%、3.5%和3.8%。該行稱,外幣存款保本保息,但外幣兌換匯率存在一定波動風險,投資須謹慎。
“目前,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通常在3.5%左右,部分銀行甚至開出4%以上的利率吸收存款,而同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在1%左右,高收益投資項目也不多,持有外匯可獲取一定的利息收入。”華東一家銀行人士表示。
企業預期理性 高位運行有望延續
企業選擇外幣存款,除避免“高價”換匯、有利于資金增值外,更多也是出于對沖匯率風險的考慮。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持匯意愿提升,體現了對匯率風險的預期管理,下半年外幣存款余額有望延續增長。
溫彬認為,目前外匯市場供求已處于基本平衡的狀態,人民幣匯率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特別是二季度以來,美元走弱、人民幣升值,并未出現企業急于把手中外匯賣出結匯的情況,表明企業的預期比較理性”。
市場人士預計,下半年企業持匯傾向和外幣存款規模仍將維持高位。李劉陽認為,下半年中美利差趨于收窄,匯率預期持續穩定,外幣存款余額有望站穩萬億美元大關,延續增長態勢。
何應龍認為,當前全球貿易存在不確定性,企業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預期更趨謹慎,會考慮風險管理,選擇持匯以備未來匯率波動,甚至尋求在更有利的匯率條件下結匯。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