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不少醫美整形機構又迎來了整容的熱潮。醫生介紹,近年來整容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以前是準大學生想趁暑假“悄悄變美”,現在越來越多的準高中生也加入了整容行列,前來咨詢的最小只有11歲,而且這些未成年人咨詢的整容項目也是五花八門。
“整容熱”的低齡化令人擔憂。醫療美容本質上還是醫療行為,具有一定風險,而未成年人骨骼、肌肉和軟組織發育還不完全,整容風險尤其大。對此,近年來,不少機構、專家都頻頻呼吁,建議青少年要慎重對待醫美。就在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王永前更是明確表示:“不建議未成年人接受醫美手術。”
除了健康隱患之外,未成年人審美觀尚不成熟,容易受他人影響,往往很難全面評估一項手術的風險和收益。很多青少年今天受這個明星的影響覺得雙眼皮漂亮,過幾天又被那個朋友說服而覺得單眼皮漂亮,這種心理上的波動非常正常,也無可厚非,說明他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探索著美。但是,一旦要落實到整容上,就太過沖動了。為了尚未定型的審美而冒極大的健康風險,實在不明智。
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特別規定: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此外,還要求執業醫師對就醫者實施治療前,必須向就醫者本人或親屬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癥、禁忌癥、醫療風險和注意事項等。這些都是為了提醒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慎重選擇醫美項目,以免一時沖動之下埋下悔恨的種子。
但是,一些醫美機構在利益的誘惑下,頻頻宣傳“顏值至上”的觀念,強化容貌焦慮,引導青少年對自己外貌產生不滿,進而“制造”醫美需求。在面對前來咨詢的青少年時,一些工作人員避而不談手術風險,用“很簡單”“很安全”等話術打消咨詢者的疑慮。此外,還有醫療機構用“平價醫美”“1元體驗”等營銷手段吸引青少年“入局”。甚至有機構無需監護人同意,就對未成年人進行整容手術。種種做法,都對青少年“整容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追求美本沒有錯。但什么是美?美是多元的。年輕是美,自信是美,健康也是美。沒有必要把美看做某個固定的模板,更沒有必要在小小年紀就產生容貌焦慮。青少年正是充滿活力的時候,除非是存在影響生理功能的缺陷,否則一般不需要做整形手術,簡簡單單就已經很美。
因此,家庭、學校都應該負起責來,引導青少年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告訴孩子們“你本來就很美”,防止“變美要趁早”之類的營銷宣傳誘導孩子們做不必要的手術,在盲目模仿的過程中承擔極大的健康風險。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