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聯合調查組15日發布情況通報稱,針對蘭山區一飯店因發布菜品視頻擬被高額處罰一事,進行提級調查。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該飯店經營者因拍攝菜品“蛤蟆湯”視頻,被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為“違法廣告”,并下發了擬罰款45萬元的《行政處罰告知書》。這一事件在互聯網上引發“天價罰單”質疑。通報稱,已對該行政執法行為予以撤銷,對五名相關工作人員做出停職處理。
許多人都有隨手拍記錄生活瞬間的習慣,可是,該飯店老板應該做夢也沒料到,自己一段隨手拍的視頻,竟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此事之所以引發圍觀,一是過罰不當的極端反常。一張45萬元的天價罰單,和一個小飯店老板隨手拍的視頻的危害性,明顯不成比例。事出反常必有妖。小飯店一年的利潤不過10萬元,一張罰單下來,相當于五年白干了,到底是犯了什么彌天大錯?從《行政處罰告知書》中看不出需要從重從嚴處罰的地方,若僅憑一段視頻就認定“違法廣告”,并處以如此高額罰款,顯然難以讓公眾信服。二是執法程序廣受詬病。據通報,當事人提出聽證申請后,市場監管部門未按規定組織聽證;在作出不予處罰決定后,也未在規定期限內送達書面決定。程序正義是法治的基石。行政執法程序是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重要環節,規范的執法流程能避免權力濫用,確保法律條文在實踐中不打折扣,讓每個公民在面對執法行為時都能明確自身權利與義務,減少因程序模糊引發的沖突。若執法過程暗箱操作、標準不一,不僅損害法律的權威,更會侵蝕政府公信力,埋下社會矛盾的隱患。
近年來,類似“拍黃瓜被罰5萬元”“買1500元柴油用于秋收被罰3萬元”的天價罰單事件時有發生,大多因為執法標準模糊,自由裁量權過大。這樣用力過猛、懲罰過度的執法行為不僅有失人性化,也完全違背了維護公平與秩序的初衷。
雖然臨沂市提級調查及時糾偏,撤銷了處罰,并對相關人員作出停職處理,但是,此事件中暴露出的基層行政執法的隨意性,卻讓人心有余悸。飯店老板此次僥幸逃過一劫,還有沒有未被發現的類似情形呢?相關的申訴渠道是否暢通?而且,有報道稱,張女士的代理律師發現,當地有非執法部門人員介入該案,此舉也引發公眾的質疑。該細節真實與否,都應該進一步調查公開,無則正視聽,有則當追責,給公眾一個交代。
小飯店、小餐館雖然規模不大,卻承載著無數人的生計,也代表著城市的煙火氣。基層執法應在執法力度與溫度之間找到平衡,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守住經營者的信心,守護城市煙火氣。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