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一批數據要素改革階段性成果對外發布,包括制度體系建設、應用場景拓展等關鍵舉措,涉及數據采集、流通、交易等具體環節,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找到了新路徑。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加快融入千行百業,賦能效應日益凸顯,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數據能夠驅動物資、人才、技術、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高效配置,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數據憑借其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的特點,能夠促進各方面知識相互交叉碰撞,在變革生產研發、科技創新范式上發揮關鍵作用,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必須牢牢把握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機遇,多措并舉激發數據要素潛能。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要以需求導向為牽引。數據價值必須在應用場景中才能實現。我國擁有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兩者協同推進、深入融合,能產生極大收益。
要注意的是,對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要平衡好公益性和市場化關系,更加注重示范效應,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熱情。
企業是用數需求最強烈的群體,其應用模式已從基礎統計分析轉向智能決策,賦能產品研發、精準營銷、風險評估等業務環節。據有關機構統計,近10年來,我國涌現出一批服務型、應用型、技術型數據商,數量已經超過100萬家,在盤活數據要素價值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向數據驅動模式轉型,完善數據資產化機制,降低數據流通交易成本,支持大中小企業按照市場規則共同開發利用好數據。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要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要加大對各類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鼓勵企業創新運營模式,開發多種數據產品和服務。聚焦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數據密集型產業,布局前沿技術,推動數據要素與產業深度融合。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要守住安全底線。企業數據往往涉及自身的“看家本領”,個人數據則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如何安全合規地用好數據,以及如何保護好個人、企業的權益和隱私,是各方關切的問題。為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環境,龍頭企業要當好排頭兵,行業協會應發揮紐帶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建立場景驅動、技術兼容、標準互通的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此外,要加強安全評估體系建設,強化數據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保障數據高效合規使用。
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數據將在社會治理、產業升級、改善民生方面創造更大價值。下一步,要圍繞數據壁壘、供給質量不高、流通不順暢等突出問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要素高效配置、流動合規有序、分配公平合理的數據市場,讓數據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
來源:經濟日報 李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