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記者 李文斌) 6月27日,秦創原“一總多區”一月一地市活動——2025年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路演大荔行在渭南市大荔縣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創業孵化中心舉辦。活動由陜西省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渭南市科學技術局、大荔縣人民政府主辦,由渭南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大荔縣發展和改革局(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陜西匯科創新園區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活動中,大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志超致辭,他表示,大荔作為農業強縣,需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破解農產品保鮮、深加工等產業瓶頸,本次活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引擎”。隨后,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科技金融與產業發展服務部科長唐照霄深入解讀了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政策,從政策支持、先使用后付費、補貼標準等方面為參會企業明晰政策紅利。大荔縣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副主任劉萍現場發布了大荔縣冬棗保鮮、農產品加工等11項企業技術需求,直指本地產業技術短板。
路演環節聚焦農業科技前沿,為大荔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陜西科技大學劉保健團隊的“特色水果多維鎖鮮技術”可將冬棗保鮮期延長30%以上;西安交通大學魏正英帶來的“智能水肥藥氧灌溉技術”實現農業灌溉智能化升級;陜西科技大學徐丹團隊的“冬棗跨境物流保鮮革命”項目融合雙效緩釋技術與智能監控系統,為農產品出口提供全鏈條保鮮方案。此外,沙苑紅蘿卜精深加工、冬棗衍生產品安全檢測、植物組培技術產業化等項目也依次亮相,展現高校科研與地方產業的緊密結合。
最后,活動現場完成了3個項目的簽約儀式,為后續合作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陜西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與陜西新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的冬棗跨境物流保鮮項目,將助力大荔冬棗開拓國際市場;沙苑紅蘿卜精深加工項目與大荔縣荔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約,推動地方特色農產品高值化開發;特色水果多維鎖鮮技術產業化項目與陜西鼎冠農牧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預計年減少水果損耗超千萬元。
本次活動以秦創原“一總多區”建設為抓手,通過政策宣講、需求發布、項目路演、現場簽約的全鏈條設計,實現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作為區域創新樞紐,不僅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高地,更是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為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勁動能。下一步,大荔縣將在省市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持續跟進簽約項目落地,加速培育“三項改革”示范案例,為構建秦創原協同創新格局提供縣域實踐樣本。
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副主任杜學軍、渭南市科技局副局長盧青鋒、大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志超等領導參加活動。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陜西省預制菜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陜西科控啟元創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9家投資機構以及20余家本地企業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