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正迎來新一輪擴張周期。剛過去的五一、端午假期旅游火爆場景猶在眼前,每年旅游旺季“暑期游”又將到來。
注意到,疫情后,旅行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隨旅游業發展而越來越受到關注。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旅行保險已逐漸轉向全旅程場景滲透的營銷模式,遵循“千景千面”的產品迭代邏輯,深挖用戶細分需求,力圖匹配日益碎片化、個性化的出行場景,融入大眾旅行生活。
旅行保險并非指某一類具體險種,而是根據不同旅行場景和風險需求,將多種保障責任,如意外傷害、醫療救援、財產損失、行程變更等靈活組合而成的綜合性保險方案。
區別于以往機票“搭售”保險的粗暴銷售手段,越來越多的旅游相關場景成為消費者教育與投保的場景。比如,預訂景點門票、戶外行程、旅行團報名等正逐步成為保險銷售的新“戰場”。
“千景千面”營銷也帶來新的消費特征。從投保路徑來看,購買渠道也在日趨多樣化:雖然旅游網站仍是主要投保渠道,但通過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以及數字支付應用投保的趨勢正不斷上升。
據安聯世和與安聯人壽、京東安聯近日發布的《2025中國出境游指數》,27%消費者通過旅游網站購買旅行保險,19%消費者通過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購買旅行保險,另有19%消費者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購買旅行保險。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端午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出游1.19億人次,同比增長5.7%;國內出游總花費427.3億元,同比增長5.9%。同時,在各國政策加碼下,跨境旅游經濟呈現強大韌性,出境游增長頗為亮眼。在2025ITB上海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上,華為終端云服務數據科學團隊發布報告顯示,亞洲周邊國家成為出境游熱門選擇,其中越南同比增長178%,日本增長49%,“出境游市場呈現結構性變化”。
當下,旅行保險發展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邊是伴隨旅游業繁榮發展,承接著龐大的市場需求;一邊卻是較低的市場滲透率。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旅游保費僅為1.8元,購買旅游保險人數不到20%,而歐美國家這一比率高達80%—90%。
此外,產品同質化、特定人群保障缺位等痛點,也是市場亟待突破的瓶頸。
因此,想要搶占旅行保險市場藍海,保險機構仍需針對當前旅行場景多元化特征及主力消費人群需求變化積極創新,尤其要匹配60歲以上老人的出行需求;同時優化服務,拓展產品責任,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