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屆(2025)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SNEC)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在“十四五”規劃戰略指引和“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中國光伏產業持續蓬勃發展并實現了顯著增長。
隨著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加速,光伏技術在政策動力和市場力量雙重驅動下正經歷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到創紀錄的277.17GW,截至年底累計總裝機達886.66GW,較2023年增長45.48%,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太陽能領域的領先地位;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達235.93GW,同比增長13%,在中東、非洲和亞太等地區實現顯著增長。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正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堅力量。
盡管光伏行業增長態勢令人矚目,但材料、能源及運輸成本攀升、市場價格壓力高企等,給制造商、投資者及項目業主帶來顯著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挑戰。換言之,快速發展的產業不僅需要技術突破,同樣也需要通過保險方案提供風險保障,護航產業發展。
以光伏組件核心零部件為例,電纜、跟蹤系統、逆變器等成本高昂,占光伏裝機總成本近30%,在一般長達25年的運營周期中,光伏組件的保修風險是運營階段的基本風險之一,光伏組件性能表現直接決定項目的長期盈利能力。此外,技術快速迭代對組件適配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加劇了承保方的長期風險累積與理賠壓力。
為光伏產業打造專業化風險保障方案,構建風險抵御能力,對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以慕尼黑再保險為例,其在為行業提供光伏組件質量保險解決方案、助力光伏組件制造商長期發展的同時,還可為保險公司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對于投資者和業主而言,其風險主要集中于需承擔光伏組件性能的全部風險。在組件制造商破產或組件技術性能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和業主將無法再要求保修索賠,由終端客戶承擔全部長期光伏投資的風險。這不僅對項目構成重大資產威脅,還會對其資產負債表造成嚴重沖擊。因此,項目開發商妥善處理潛在損失、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中,中國光伏產業已然成為領跑者。但要想將這種先發優勢轉化為持久競爭力,行業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畢竟,只有穿越周期波動,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綠色能源革命的中堅力量。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