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再掀回購潮。6月10日,中泰證券發布回購報告書,擬以3億—5億元回購股份。回顧年內,多家券商公布回購股份計劃,單家機構擬回購金額最高達20億元。回購方案發布后相關回購快速推進,截至5月末,已有4家券商累計回購金額超10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密集回購可能形成示范效應,引發行業積極共振,多家券商回購提速也說明券商在回購股份方面的決心比較堅定。未來,隨著回購計劃進一步落地和分紅政策優化,券商板塊的投資吸引力有望提升,市場信心有望得到持續修復。
多家券商密集回購
6月10日,中泰證券發布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回購報告書。具體來看,為維護公司全體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及提升公司價值,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中泰證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股份,預計回購金額3億—5億元,回購的股份將用于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除中泰證券外,年內還有多家券商宣布回購股份。5月,紅塔證券董事長提議以集中競價方式以1億—2億元回購公司部分股份,回購股份將用于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提升公司股東價值。
回顧4月,國金證券宣布,擬回購公司股份用于維護公司市場價值及股東權益,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5000萬元,不超過1億元。同月,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泰海通證券均發布了關于回購股份方案的公告。其中,國泰海通證券擬回購股份金額最高,達10億—20億元(含)。
整體來看,年內多家券商的回購事項由董事長提議,而在回購用途方面,多家券商指出,將用于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或是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回購方案后,多家券商快速推進了回購進程,密集披露回購的最新進展。例如,自宣布回購股份以來,國泰海通證券多次披露回購進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其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A股股份3248.8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1843%,已支付的總金額為5.57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此外,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金證券也均披露了回購股份的最新進展,截至5月31日,東方證券、國金證券已回購股份分別為2562.45萬股、675.11萬股,已支付的總金額分別為2.4億元、5573.38萬元。而截至4月30日,財通證券已回購2305.51萬股,已支付的總金額為1.69億元。
綜合來看,若聚焦在年內披露股份回購公告并更新回購進展的券商看,4家券商合計已回購超10億元。后續,紅塔證券、中泰證券回購計劃也待進一步實施。
除上述券商外,西部證券、華安證券等券商2024年的回購股份計劃也還在進程中,并均在2025年年內披露了最新進度。例如,華安證券回購公司股份項目首次披露日在2024年11月26日,截至2025年2月末,公司已累計回購公司股份數量為1780.37萬股,已累計支付的總金額為1.1億元,回購用途為減少注冊資本。
券商板塊投資吸引力有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此前回購股份多用于股權激勵,近年來,券商更傾向于“注銷式回購”,即減少注冊資本以提升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從而增強股東回報,這與監管的支持及鼓勵不無關系。2024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方面,提及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引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后依法注銷。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
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表示,多家券商掀起回購潮,與監管部門的鼓勵支持有關。券商回購可能是出于對股價的考慮,當股價相對較低時,機構可能認為股價不足以反映機構實際經營狀況,通過回購減少市面上的股票供給,間接達到穩定股價的目的。同時,券商以自有資金回購,證明自身的資金狀況良好,也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向投資者傳遞信心。對投資者而言,回購傳遞出積極的市場信號,股價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穩定,投資者自身資產可能也會企穩或價值回升。
王劍輝坦言:“券商密集回購,可能形成示范效應,引發行業積極共振,對券商板塊而言,也可能會產生整體的提振。多家券商披露回購進展且回購提速,也說明券商在回購股份方面的決心比較堅定,希望傳遞更明確的積極信號。”
若從券商板塊最新表現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收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報收773.63點,單日漲1.9%,6月以來,該指數已上漲4.52%。
中航證券在6月9日發布的《非銀行業周報:券商積極回購提振市場信心》研報中表示,券商積極啟動回購,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有效提振投資者信心。這一趨勢符合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優化資本結構的導向,券商回購潮以及相關“提質增效”行動反映了行業對長期價值的重視,同時也順應了監管層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未來,隨著回購計劃進一步落地和分紅政策優化,券商板塊的投資吸引力有望提升,市場信心有望得到持續修復。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