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旺季到來,第三代制冷劑再掀漲價潮。據百川盈孚數據,第三代主流制冷劑R32(主要用于家用和商用空調),目前其國內均價每噸已突破5萬元大關,同比增長42%;截至6月5日,R32行業毛利潤達3.5萬元/噸,較去年同期每噸毛利潤增加超過1萬元。
多家券商近期在研報中稱,年內,配額管理下的第三代制冷劑供需格局將持續優化,繼續看好第三代制冷劑景氣周期,行業龍頭有望充分受益。
第三代制冷劑再掀漲價潮
去年四季度以來,第三代制冷劑呈現持續上漲態勢。據百川盈孚數據,截至6月5日,R32國內均價5.1萬元/噸,年內漲幅19%,同比增長42%;R134a國內均價4.85萬元/噸,年內漲幅14%,同比增長56%;R125國內均價4.55萬元/噸,年內漲幅8%,同比增長14%;R410a國內均價4.85萬元/噸,年內漲幅15%,同比增長31%。
第三代制冷劑價格為何持續上漲?氟化工龍頭巨化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日前召開的今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主要是相關產品價格處在歷史低位,在供需、競爭格局顯著改善下,2024年以來,價格出現恢復性上漲。
“從時間角度看,進入二季度,夏季高溫天氣成為制冷劑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行業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從供應端看,2024年開始,我國第三代制冷劑實施配額生產,行業競爭格局已經改變。”華東某氟化工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現在,我國制冷劑行業產能結構已經進入供給側管理新階段。在第四代制冷劑因技術成熟度與規模化等原因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替代的市場背景下,第三代制冷劑仍是市場主流應用產品,其供需格局正逐步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
據了解,制冷劑廣泛應用于家用空調、冰箱(柜)、汽車空調等產品設備。據權威機構測算,在需求端,空調對制冷劑的需求量占據制冷劑總需求的約78%,冰箱和汽車則分別占到16%和6%。產業在線“家用空調內銷排產報告”顯示,今年6月家用空調排產1366萬臺,同比增加29.3%;7月家用空調排產1137萬臺,同比增加22.8%,顯示產業鏈下游對制冷劑需求的增加。
“短期來看,生產企業的報價大概率會繼續堅挺向上。伴隨高溫天氣來襲,制冷需求進入季節性旺季,在需求拉動及短期貨源緊俏局面共振作用下,R32、R134的價格或仍存探漲空間。本季度內制冷劑市場有望維持偏強運行。”近日,有資深行業研究員表示。
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可期
我國第三代制冷劑主要生產企業有哪些?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第三代制冷劑配額主要集中在巨化股份、東岳集團、三美股份、昊華科技、永和股份、東陽光等幾家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較高。其中,巨化股份擁有三代制冷劑生產配額29.98萬噸,占行業總配額量的37.86%。
在制冷劑價格持續上漲的帶動下,相關企業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A股多家氟化工上市公司都交出不俗的業績成績單。今年一季度,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東陽光等公司業績同比增幅均超過100%。
行業龍頭對年內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也充滿信心。巨化股份相關負責人在今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5年,由于第三代制冷劑去庫充分,第二代制冷劑生產配額進一步削減,下游需求良好,部分品種距歷史高位仍有較大差距,行業生態、競爭秩序不斷改善等,預計公司氟制冷劑產品實際均價仍將上移,盈利水平及盈利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東陽光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作為行業內領先的第三代制冷劑企業,今年預計取得配額額度約6萬噸,位居國內第一梯隊。公司憑借配額優勢,制冷劑業務利潤快速攀升,鞏固了市場領先地位,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
行業龍頭積極布局第四代制冷劑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大背景下,制冷劑行業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第四代制冷劑——氫氟烯烴(HFOs)憑借環境友好和能效提升逐步成為行業升級的主要方向。近年來,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等氟化工龍頭在研發和生產第四代制冷劑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巨化股份是國內唯一擁有第一至第四代含氟制冷劑系列產品的企業。據了解,公司第四代含氟制冷劑(HFOs)品種及有效產能國內領先,現運營兩套主流HFOs生產裝置,產能約8000噸/年;并計劃通過“新建+技術改造”新增產能近5萬噸。公司表示,將積極加大“四代+三代”綠色低碳混配氟制冷劑、第四代氟制冷劑以及其他低碳制冷劑的研發,用以滿足未來迭代升級需求,持續鞏固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
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也已布局第四代制冷劑。去年9月,三美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投資15.7億元,建設項目包括9萬噸/年環氧氯丙烷(ECH)、1萬噸/年四氟丙烯(HFO-1234yf)等產品。今年3月,永和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已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7.36億元,募投項目為“包頭永和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其中在建產能包括4.3萬噸/年第四代制冷劑。
“第四代制冷劑目前還處于商業化應用初級階段,成為成熟大規模應用產品尚需較長時間周期。不過,2021年《基加利修正案》對我國已正式生效,未來下游客戶會逐步削減第三代制冷劑的使用,制冷劑生產企業加速布局第四代制冷劑也是順應市場趨勢的必然選擇。”有業內人士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