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深入推進,“深海科技”正成為高頻熱詞。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回應在深海科技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最新進展。
業內人士表示,深海科技產業潛力巨大,上市公司憑借其資金實力、技術儲備和產業化能力,將成為推動深海科技從研發突破走向規模化應用的重要驅動力。
上市公司搶抓機遇
具體來看,6月3日,上海起帆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公司已具備生產大長度海底電纜的能力,并已將相關產品應用于海上風電項目。面對日益增長的深海經濟發展需求,公司積極規劃并實施了一系列戰略布局,旨在加強在高端電纜制造領域的競爭力。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以滿足市場對于高性能、高質量電纜的需求,并積極參與到國內外重要項目建設中。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近日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將布局深海科技產業,進一步增強深海裝備研制能力,積極構建深海科技“研發—驗證—應用”閉環,形成“科研成果反哺產業、產業需求牽引科研”的良性循環,打造深海科技產業高地,大力提升公司估值科技含量,多元開拓未來利潤增長點。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控股子公司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在深海環境上的技術儲備與項目經驗,正在積極推進海上風電、深海工程基建等領域的商業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服務專家謝良鴻表示,上市公司加速布局深海科技,不僅直接拉動相關材料、零部件等上游產業升級,更將吸引資本涌入這一新藍海。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上市公司加速布局深海科技,對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從產業升級角度看,上市公司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管理經驗,能夠帶動深海科技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麥哲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13萬億元,其中深海科技相關產業占比將超過25%,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深海科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多方面因素的有力支撐。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在核心技術突破與裝備自主化方面,我國已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支培元進一步表示,產業鏈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當前我國已形成覆蓋“探測—開發—制造—保護”的完整產業鏈?。這種全鏈條布局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催生了多種創新產品?,使技術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商業應用。
袁帥補充說,政策支持亦是重要保障。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產業政策,為深海科技產業化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此外,政府還加強海洋權益保護和海洋資源管理,為深海科技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規范市場秩序,促進了產業的良性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