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對外”)在老撾國立大學開展“瀾湄綠色課堂”教學活動,來自中國河海大學的教授現場教學,老撾國立大學、老撾理工學院共計190余名學生自發前來聽講。
活動伊始,水電對外老撾分公司代表對參加活動的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希望借此契機,發揚瀾湄合作精神,向更多當地年輕學生傳遞綠色發展理念,共享能源領域經驗技術與成果。老撾國立大學校方代表對水電對外表達了感謝,并表示愿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中國企業加強務實合作,為老撾水電領域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此次課堂以“水電能源開發利用的典型成就和關鍵技術”為主題,為當地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內容翔實、內涵豐富的“瀾湄綠色課堂”公開課,展示了中國水電站、抽水蓄能電站、水風光儲互補能源項目等典型綠色工程,介紹了包括南立1-2水電站、南椰2水電站、南公1水電站等水電站項目,深入淺出地講解電站如何化奔流為光明、守護流域生態平衡的工作原理,幫助學生們更直觀地掌握能源知識。課程還對水電工程技術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講解,展現“雙碳”目標下綠色清潔能源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參與建設運營老撾南立1-2水電站的中老雙方工程師分享了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方面的實踐案例與經驗成效,生動展現“中老共建”的智慧與匠心。
來自老撾國立大學的賽麗亞說:“能夠聽到中國資深教授給我們講課,我感到機會非常寶貴。課上提到的水風光儲多能互補系統等領域的技術讓我收獲了新知識,或許幾年后,我也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員”。來自老撾理工學院的利根說:“以前只覺得水電站就是一座大壩攔住水,通過今天的課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它怎樣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怎樣保護生態環境,怎樣預防洪水災害,讓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此次“瀾湄綠色課堂”教學活動是中國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落實“瀾湄合作”機制,深化中老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這種跨越國界的知識傳遞,不僅能助力當地綠色能源發展,更能為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儲備專業人才,注入智慧動能。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