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相關政策驅動下,深海科技領域正掀起新一輪發展浪潮。
截至4日收盤,深海科技概念股表現亮眼。巨力索具、尤夫股份漲停,國瑞科技收漲8.20%,亞星錨鏈、石化機械、神開股份漲幅超3%,海蘭信、賽福天、中科海訊等跟漲。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2.5萬億元,同比增長5.7%。據麥哲洞察預測,2025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將超過13萬億元。其中,深海科技相關產業占比預計超25%,市場規模有望超3.25萬億元。
當前,多家上市公司持續披露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展,從海底能源傳輸、高端裝備制造到智能探測系統,我國深海產業鏈正加速構建核心競爭力,萬億級“深藍”市場機遇涌動。
深海裝備取得多項突破
深海開發,裝備先行。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核心技術與裝備獲得重要突破。
振華重工動力定位控制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振華重工自主研發的Z-DP系列DP2級船舶動力定位控制系統順利通過檢驗,獲得中國船級社DP2級型式認可證書。該控制系統可使船舶不受作業水深限制,在無需依靠錨泊系統等裝置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指定的船位和船首方向。目前,DP2級動力定位控制系統已完成發運,即將應用于世界最大的風電安裝平臺。該項成果打破國外同類技術壟斷,有力推動海工裝備核心關鍵系統自主可控的進程。
中天科技通過創新引領海纜行業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一代“海風”裝備(國之重器),為海上能源信息傳輸及深海資源開發提供有力保障。中天科技全資子公司中天海纜在深海裝備關鍵材料上取得多項技術突破。例如,千米級水深500kV交流海纜、90℃運行±550kV直流海纜、國產絕緣材料220kV交流海纜、鋼管臍帶纜及動態海纜快速安裝解脫裝置等產品通過鑒定,為深海資源開發提供硬核支撐。
裝備升級浪潮下,探測技術成為深海開發的“眼睛”。中科海訊在日前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提到,聲吶裝備是實現深海探測的核心技術手段。公司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在聲吶裝備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先優勢,積極拓展聲吶產品的應用領域。
中國海防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水聲電子防務裝備具備全專業領域、全產業鏈科研生產能力,當前公司正深度參與多項深海領域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工作中,未來將充分運用在水聲裝備、信息電子和智能控制等領域積累的雄厚技術和產業優勢,進一步拓展布局,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中國船舶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增強深海裝備研制能力,積極構建深海科技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提升深海開發技術與裝備的市場競爭力,推動深海科技領域的技術革新與產業發展,打造深海科技產業高地,大力提升公司估值的科技含量,多元開拓未來利潤增長點。
掘金全球“深藍”市場
我國深海科技產業正以前沿創新與系統解決方案,加速開拓蘊藏巨大潛力的全球“深藍”市場。
作為深海技術催生的新興賽道,海底數據中心展現出強大的能效優勢。今年2月,海南海底智算中心算力艙成功下水完成部署,該項目由海蘭信主導,海南高速控股的數智高速智算中心(陵水)有限公司投資承建。據介紹,以單倉一兆瓦的功率密度設計來計算,海底智算中心單艙可以提供1400p的算力,相比陸地上的傳統數據中心,效率提升達到40%。
據Cervicorn Consultin預計,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市場價值為2176.5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達到約4817.3億美元。可見,海底數據中心潛力巨大。
亨通光電在2025年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中提到,全球海底光纜通信網絡建設已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新的海底光纜建設高峰正在到來。公司未來將繼續做大海洋通信產業鏈及生態圈,全力推動高端制造產業基地建設,圍繞全球海洋通信與工程,加強海上油氣、水下特種纜、海底海洋裝備、海底通信網絡勘測、網絡系統施工和維護、海洋通信系統測試仿真等產品及系統的開發及產業化。
中國方案加速進軍全球深海市場。在2025年美國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上,海默科技重點推出的短節型多相流量計采用了新一代動態測量算法,突破性地解決了高含氣、高含水等復雜工況下的精準計量難題。該產品已成功應用于中東、北美等多個陸地油氣田及我國南海、東海等海上油氣平臺。
浙商證券認為,在政策強力支持和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的背景下,深海裝備、深海信息技術、深海勘探、深海特種材料等細分領域前景廣闊,相關企業有望迎來發展機遇。同時,密切關注政策支持力度、新技術迭代速度、商業化落地進程以及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等因素。
(來源:上海證券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