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服務收費標準大幅下調!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降低征信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
根據新規,自2025年7月1日起,商業銀行等機構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20元降低至9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2元降低至1元。應收賬款質押登記收費標準由每件每年30元降低至15元,變更登記、異議登記收費標準由每件每次10元降低至5元。農村商業銀行等10類金融機構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繼續實行優惠收費標準,并將內貿險承保機構納入優惠范圍。
個人方面,通過互聯網查詢自身信用報告免費,通過柜臺查詢每年前2次免費,自第3次起每次收費標準由10元降低至5元。本次征信服務收費下調,預計每年可為用戶節省成本支出約11億元。
征信就像是個人和企業的經濟“檔案”,全面記錄了其在經濟活動中的信用表現。這份“經濟身份證”對于個人和企業都至關重要,是金融機構在審批貸款、信用卡等業務時評估信用風險的重要依據,也是商業合作中了解對方信用狀況的關鍵參考。
個人可以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商業銀行網上銀行等正規渠道,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及時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并維護良好信用記錄。
此外,也可通過線下渠道查詢征信。例如,可以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及復印件,前往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柜臺辦理查詢。部分商業銀行網點也提供征信報告代理查詢服務;也有部分城市在人流密集場所設置了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降低征信服務收費標準,將有利于減輕銀行機構授信放款業務的營業成本負擔,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發展;而對于個人來說,在減輕財務負擔的同時,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征信、使用征信查詢功能。
當前,人民銀行已推動構建多層次、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除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商業銀行外,市場化征信機構也提供多元化的信用評估和數據服務,包括百行征信、樸道征信、錢塘征信三家個人征信機構,及超百家企業征信機構。尤其在助貸業務中,用戶通常需簽署授信協議,其中三家個人征信機構常被平臺委托,采集用戶的各類信用狀況信息。
“對于助貸機構來說,查詢征信費用的降低,有利于其在貸前、貸中環節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將節約下來的征信查詢費用轉化成為對客費率的降低,從而服務更多企業與個人主體。”蘇筱芮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往調查中,不少助貸平臺在為消費者授信時,仍是“一鍵同意所有協議”等形式,引發過度查詢、收集用戶信息之嫌。而隨著征信查詢費用優惠,機構獲客與風控成本同步降低,用戶隱私保護問題更值得重視。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亞指出,機構仍需嚴格落實“合法授權、必要查詢”的原則。監管則應加大對查詢行為的審查力度,強化信息使用的合規性和留痕管理。
與此同時,消費者還需注意,市場上圍繞征信查詢、征信修復的相關騙局、黑灰產層出不窮。李亞提醒道,當前一些所謂“代消不良記錄”的騙局常以高價服務費誘導消費者,甚至盜用個人信息牟利。需要注意的是,征信記錄的修改必須基于事實,任何機構和個人無權私自篡改。消費者了解自身信用狀況需要通過正規渠道,警惕任何以“快速修復信用”為賣點的虛假宣傳,避免陷入黑灰產陷阱。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