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多重挑戰交織疊加。我們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實體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期貨市場體系。”在5月22日舉行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田向陽如是表示。
“變革”“重構”“不確定性”,這些關鍵詞在論壇上被反復提及。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中國期貨市場如何更好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在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上海期貨市場正在給出自己的解答。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本次論壇以“探索中國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之路,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主題。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扎根實體,緊跟企業實際訴求,以切實行動踐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論壇上表示,當前,鋼鐵行業進入減量發展和存量優化階段的特征愈發明顯,行業運行形勢更加嚴峻復雜,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更大壓力。同時,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加深。
面對嚴峻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開始擁抱期貨市場,運用期貨工具規避采銷錯配帶來的經營風險,通過參與期貨交割拓展鋼材銷售渠道。反映到數據上,2024年,上期所鋼鐵期貨全年成交量達7.76億手,同比增長2.7%。其中,螺紋鋼期貨成交量居全球商品衍生品首位,熱卷期貨成交量位列全球金屬類衍生品第三,鋼鐵期貨倉單及熱卷、不銹鋼持倉創歷史新高。
“十多年來,鋼鐵企業對于期貨市場,經歷了從關注到認識,從理解到運用的轉變。我們也注意到,隨著期貨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鋼鐵行業期貨定價趨勢越來越明顯。總體來看,鋼鐵與金融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進,鋼鐵企業正在努力適應這一轉變階段。”駱鐵軍說。
面對鋼鐵企業日益增長的風險管理訴求,上期所扎根一線,根據企業需求不斷優化期貨工具。上期所副總經理張銘表示,2024年以來,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指導下,上期所圍繞企業關切的交割品牌、交割倉庫、合約連續性等問題,廣泛調研,并采取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鋼鐵期貨高質量發展。
“未來,面對鋼鐵行業上下游企業日益增長的貿易定價、風險管理與資源配置需求,上期所將進一步加強與上游鋼廠及下游船舶、家電、汽車等行業的對接,會同行業協會和會員單位合力提升產業服務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同時圍繞鋼廠業務需求,有序推進新一批廠庫設庫工作,持續提高產業客戶參與度。”張銘說。
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
為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在推進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中的作用,2024年,中國證監會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立了“五個中心”協作工作機制。上海期貨市場在其中發揮了獨特功能,在助力上海城市能級提升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穩步發展。
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司副司長王穎列出了一組數據:2017年到2024年,上海市GDP增長超六成,同一時期,上海期貨市場規模增長2.7倍。
具體而言:一方面,上海期貨市場以開放引領發展,助力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自2018年我國首個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上市以來,已實現6個品種直接對外開放,29個品種允許QFI(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上海價格”愈發受國際市場關注,并逐步成為全球貿易的定價參考,高水平開放平臺的帶動作用明顯;另一方面,上海期貨市場以高標準聯動發展,助力“五個中心”建設協同共進。目前,上海已上市47個期貨和期權品種(不包含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個ETF期權品種),覆蓋金屬、能源化工、航運、權益、利率等重要領域,為“五個中心”建設提供了更具針對性和精準性的金融支持。
展望上海期貨市場的未來,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提出三個方向:一是持續深化金融市場開放,提升國際化水平;二是持續完善衍生品體系布局,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比如,探索長三角氣溫指數期貨等新型衍生品,支持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上期綜合業務平臺上線新產品和新功能;三是提升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能力,維護國家戰略安全。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我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肩負著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重要任務。在論壇上,兩家交易所均闡述了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其中,新品種創新與對外開放等內容獲高度關注。
田向陽表示,上期所始終堅持“中國平臺、世界參與、全球共享”,借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首創首試優勢,穩步拓展產品、規則、服務等制度型開放,在更好引導我國實體企業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同時,也在關鍵窗口期為國際市場價格穩定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對于上期所的下一階段工作,田向陽介紹:一是健全適配新質生產力需求的一流產品體系,加快推進鑄造鋁合金、液化天然氣、膠版印刷紙、瓦楞原紙等品種研發上市;二是打造兼具國際標準與中國特色的一流制度機制,穩步推進組合保證金,推進上線新交易指令;三是構建契合國情市情企情的一流服務體系,做優做強上期“強源助企”品牌;四是夯實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一流安全水平,保障市場平穩運行;五是搭建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一流開放平臺,穩步實現鎳等品種對外開放,推動更多服務“走出去”。
對于中金所的下一階段工作,中金所董事長何慶文表示:一是全力防風險、強監管,推動“穩定市場”。近年來,中金所通過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豐富市場風險管理工具箱,迭代升級核心交易系統,不斷強化自身風險的防控能力,有效應對市場波動;二是助力提高市場效率,推動“活躍市場”。金融期貨可以豐富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和風險規避方式,降低風險管理成本,使投資者交易行為更穩健,進而提升現貨市場的活力與韌性;三是優化市場運行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中金所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深化應用金融期貨,通過服務以中長期資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使其背后的更多投資者能夠共享期貨避險的制度紅利。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