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 攝
5月以來,隨著年度業績說明會密集召開,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迎來機構“組團”調研,其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拓展戰略及政策改革紅利下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公募基金、外資機構等長期資本的深度參與。
以硬科技與新興消費領域為代表的企業成為機構關注的焦點。武漢藍電公告顯示,近日匯添富基金、天弘基金、紅杉中國等30余家機構對其展開調研,重點關注電池測試設備的市場格局及大功率產品的前景。公司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大功率設備需求有望持續增長。同期,農業科技與健康消費賽道也熱度不減。一致魔芋通過“線上+線下”形式接待了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海內外機構調研,其海外市場布局及產能擴張計劃成為關注焦點。
生物醫藥領域作為北交所另一重要賽道,創新成果頻現,三元基因、諾思蘭德等生物醫藥企業也備受關注。三元基因在抗病毒口腔噴劑、RSV治療新藥等領域取得突破,并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研究院推進細胞膜色譜技術產業化;諾思蘭德的基因治療藥物NL003進入審評關鍵階段,商業化布局加速,上海銷售分公司已成立。
從生物醫藥到高端制造,北交所企業的技術突破折射出“專精特新”戰略的深化。北交所聚集了一批深耕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家公司也在近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透露了技術創新成果的最新動態:海能技術堅持自主可控戰略,在科學儀器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液相色譜儀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通過并購整合加速產品矩陣拓展;惠豐鉆石聚焦功能性金剛石在半導體、散熱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應用,與高校合作打造產業鏈條;硅烷科技電子級硅烷氣成功切入硅碳負極市場,區熔級多晶硅下游驗證穩步推進。
技術創新的背后,是企業對產業鏈協同與市場機遇的精準把握。齊魯華信新型分子篩項目通過驗收,與中國科學院共建的研發中心助力技術升級;五新隧裝借力“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并行科技緊跟AI算力需求,算力資源池規模持續擴容,業務增速目標為30%至40%。
企業高速成長的另一面,是北交所的制度創新為上市公司注入新動能。5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北交所同步修訂重組審核規則,引入“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優化并購重組流程。天潤科技、萬德股份等企業也在近期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正在積極探索并購重組機會,謀求更大發展。
政策紅利與市場信心共振,推動北交所估值邏輯重構。市場層面,北證50指數年內表現亮眼,成交額與估值中樞穩步上移。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專家余偉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價值正被長期資本挖掘,“政策引導+企業成長”雙輪驅動下,行情仍有上升空間,但投資者需警惕波動風險。
專家建議,融資端需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投資端應引入多元資金,審核端則需優化規則防范風險。隨著滬深北市場聯動加強,北交所“小而美”企業的成長彈性與制度紅利,或將成為資金配置的新藍海。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