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已完成首單承保。5月26日,北京金融監管局消息,近日,該共保體服務的首個項目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發射。
“共保體”是指多家保險公司共同為一個新興行業或者產業進行風險分擔的一種機制。近期相關政策文件多次提及,通過組建共保體來分散風險。北京成立的首個商業航天共保體是如何運作的?有哪些借鑒意義?
提供近億元保障
今年3月,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京金融監管局指導北京地區20家保險機構組建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保體——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兩月有余,該共保體便迎來了首單。
5月21日,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發射,為保障本次發射任務順利實施,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發揮保障有力、專業高效的服務優勢,集合各成員承保能力,為本次發射任務提供近億元風險保障,以及從詢價到承保出單的全流程服務,整體投保周期較以往縮短20%,充分滿足企業保險保障需求。
北京金融監管局表示,本次力箭一號遙七發射險項目是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的首次嘗試,是北京保險行業以共保體方式優化重點領域科技保險服務的有益探索。組建共保體優化保險服務,能夠提供充足、穩定的承保能力,構建穩定的商業航天承保體系,促進商業航天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據了解,“共保體”模式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是多家保險公司共同為一個新興行業或者產業進行風險分擔的一種機制。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分析,商業共保體是由多家保險機構聯合組成的風險共擔機制,旨在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分散高額風險,為特定領域提供穩定、充足的保險保障。其核心在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通過成員間的協同合作,降低單一保險機構的承保壓力,提升服務效率。
此前,業內已有“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等為航天事業提供保障的共保體,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與前者有哪些區別?李文中解釋稱,傳統共保體多聚焦政策性強、風險分散需求迫切的領域,特別是重大國家項目。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則更注重市場化運作和科技創新手段的運用,通過成員公司之間的合作來提升各自的利益,主要聚焦支持民營航天企業。此外,傳統共保體成員以大型險企為主,成員資質相對固定。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采用“年度資質審核+項目首席保險人”動態調整機制,成員公司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可以更靈活地調整。
共保體重要性日益凸顯
調查發現,近期,金融監管總局及其他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通過共保體分散分項。
科技部、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印發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明確提出“探索以共保體方式開展重點領域科技保險風險保障,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中試、網絡安全等風險分散試點”。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到:“針對缺乏歷史數據、潛在損失較大的科技保險,通過組建共保體、再保險等方式分散風險,減輕企業投保財務負擔。”此外,《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鼓勵在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發揮共保體等保險機制作用,提升保險保障能力。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近期表示,共保體對不確定性比較大的初創行業和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可以看出,隨著保障需求不斷增加,共保體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正如北京金融監管局分析,力箭一號遙七發射險項目是保險行業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一次成功實踐。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該項目有哪些可借鑒之處?李文中表示,對于其他可能出現較大損失風險的項目或者容易出現較大損失的、缺乏數據資料的科技創新項目來說,單一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難以獨自承保。這時候遵循市場化原則結成共保體聯合承保,對所有成員公司都是更有利的。
“在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保持共保體成員公司的動態調整,也有利于增強市場活力,調動成員公司運營好共保體的意愿。”李文中補充表示。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