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經季節調整后,日本2025年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按年率計算下降0.7%。這是日本經濟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負增長。
16日,日本東京,人們在購物中心內。
分析指出,導致一季度日本經濟低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消費增長乏力。個人消費在日本經濟中占比超過一半,但一季度環比增幅接近于零,物價上漲是主要原因。自去年底起,日本國內大米和蔬菜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了日本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還導致肉類、魚類等食品消費出現負增長。
其二,日本出口表現不佳。貨物和服務出口環比下降了0.6%,進口環比增加了2.9%。出口下降主要受知識產權使用費減少,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大型研發服務訂單結束等因素影響。同時,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威脅也對市場信心產生了一定影響,而進口增長又進一步拉低了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這種情況反映出,長期持續的物價高漲勢頭已給日本民生帶來很大負擔,抑制了消費增長。如果物價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不僅會影響日本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會進一步拖累整個經濟增長,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美國的關稅政策也對日本國內的消費心理和企業的盈利預期產生潛在影響。雖然這種情況尚未在一季度經濟數據中體現,但后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已在一季度的經濟表現中隱約可見。
目前,日本和美國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但雙方談判前景并不明朗。如果汽車關稅持續存在,日本經濟在二季度后將面臨巨大下行壓力,這也會影響國際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的信心,不利于日本企業發展和經濟復蘇。
日美關稅談判的核心聚焦于汽車關稅問題。汽車制造業是日本支柱產業,占其制造業產值50%,行業上下游就業人口達558萬,且美國是日本汽車最大海外市場,日本對美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約占對美出口總額30%。若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征25%關稅,日本車企年利潤將縮水近300億美元,豐田、日產等頭部企業利潤會暴跌,同時還會波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物流等龐大上下游產業鏈。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