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運市場出現“搶運潮”。據獲悉,5月底前不少美線艙位出現“爆倉”,船公司正在加緊運力調配。
受訪專家認為,中國出口已經在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專家表示,要不斷加大對我國企業的政策扶持,引導企業依托國內市場巨大潛力,深耕國內市場新機遇,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爭取獲得貿易主動權,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
美線集裝箱運價上漲
運去哪美加航線專家表示,目前外貿企業實際需求較為強勁,5月底前的主要美線艙位出現“爆單”,這幾天詢盤量出現倍增。5月15日下午,美西方向40英尺集裝箱最新報價在3000美元至3200美元,美東方向為4000美元至4200美元。
貿易追蹤機構Vizion公布的數據顯示,近期,在美國下單的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預訂量飆升近300%。
“此前一些船公司縮減了三成以上美國方向的運力,這導致目前美線航運運力出現供需錯配,帶動運價的上漲。船公司正在重新調整運力分布。不過,到6月上半旬,美線艙位緩解的情況都不會出現。”運去哪美加航線專家分析稱。
這幾天,來咨詢運價的客戶越來越多,是上海旗航供應鏈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張程華的深刻體會。“集裝箱運價每天水漲船高,下個月美線運價可能要超過5000美元。預計在貨運量方面將有很可觀的體現。”張程華說,“現在快船15天至20天就能到達美國,這批貨物預計6月初就能運達。”
旺季會否提前來臨
上海欣海報關有限公司報關量位列全國前茅,公司今年4月涉美出口業務報關單量同比下降26%。上海欣海報關總經理周昕表示,從訂艙、裝箱到出運有一個過程,目前報關單量還未出現大幅增長。“有不少企業仍在焦急等待船公司的船期和報價,下周估計報關單量會出現激增”。
“我們目前最主要的是及時關注政策的變化、船期和客戶需求的滿足,隨時隨地準備加班加點。同時,對于客戶未來可能的供應鏈重構做好關務咨詢和落地準備工作。”周昕說。
在中國箱滿滿集裝箱有限公司負責人看來,目前的貨物“搶運”是將4月需要出口的貨物改到5月來出口。“不少外貿企業擔心后面的不確定性,因此把后面的訂單提前出貨。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生產情況進行考量。”該負責人坦言。
7月是海運的傳統旺季。也有中小規模的貨代企業負責人研判,旺季可能不會提前,將維持基本平穩態勢。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副所長鄭靜文表示,5月至7月運價或將出現明顯回升,今后一段時間中國出口美國貨物或將明顯增長,后續集運走勢還是要看班輪企業運力調配措施等綜合因素。
“盡管各大船公司正將歐洲、中東、地中海等航線運力調回美國航線,但運力恢復至少需要1周至2周。”吉仕達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方陶表示,若美國港口處理能力不足或勞資糾紛爆發,港口擁堵風險或將重現。
對于4月有港口出現貨物堆積的情況,從寧波舟山港了解到,此前有部分外貿企業曾暫停發貨,但貨物并未在寧波舟山港出現積壓,目前這些貨物將逐步恢復發運。未來,寧波舟山港將繼續高效協同和整合港航資源,助力浙江外貿企業加速拓展國際市場,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企業需苦練“內功”
“‘搶運潮’本身就是一個風口,對外貿企業而言沒有絕對的贏家。”方陶認為,出口生產貿易行業搶運機遇是和成本壓力相交織的。
“訂單釋放帶來‘搶運潮’,但完成訂單的企業可能未必是利潤最高的。航運業和出口企業需平衡短期收益與風險。同時,為潛在的政策反復和供應鏈中斷預留彈性空間。”方陶表示。
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上海大區副總經理葉宇芒認為:“中國已經逐漸向‘微笑曲線’的兩端進行攀升。中國現在是全品類的制造業強國,中國既有高科技,也有布局中低端全產業鏈的潛力。這是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無法企及的。”
“中小型企業要以自身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未來的企業競爭一定是科技競爭,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技術迭代升級。”葉宇芒說,對于物流供應鏈企業而言,建議探索實物互聯網,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等先進技術,重塑物流生態,實現物流領域降本提質增效。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