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家T11生鮮超市(以下簡稱“T11”)迎來閉店。5月13日,T11北京朝陽公園店已正式閉店。這個曾獲阿里、IDG投資的新零售品牌全線停業。業內人士分析,其生鮮特色不足、價格競爭力弱是失敗主因。雖然品牌方表示將調整升級,但在激烈競爭的生鮮賽道,T11能否東山再起仍是未知數。
根據朝陽公園店的公告,該門店于4月24日至5月11日出清,并在5月12日正式閉店調改,但恢復營業時間未知。據了解,朝陽公園店是T11于2019年開出的全國首店,門店位于駿豪·中央公園廣場地下二層,周邊以高檔住宅為主。
此后,T11又陸續在北京、上海和武漢三地開出7家門店,總數達8家。其中,北京5家、上海2家、武漢1家。搜索發現,T11官方小程序已搜不到上述8家門店。同時,將地址選定為北京區域后,小程序內大部分商品顯示已售罄。
此輪“全軍覆沒”并非偶然,T11的經營壓力在前幾年便有所顯露,彼時T11也進行了多種嘗試。2022年,T11北京部分門店調改為T11超級折扣店,壓縮SKU數,增加折扣單品;位于海淀1733商業空間的T11全國首家生活方式集合店則打造了許多生活方式內容,營造社交化場景。
盡管如此,上述調整未能挽救T11的頹勢。2024年,T11北京國奧中心店、1733商業空間店等門店陸續關閉。今年3月1日,被調改為T11超級折扣店的北京廣華新城店,亦在不久后停業。此外,位于上海、武漢的兩家門店也已陸續閉店。
在零售專家胡春才看來,T11起步較晚,盡管有很多特色商品,但始終未形成生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以及有價格吸引力的食品、非食品結構,其市場競爭力難以支撐其生存;同時,雖然T11在加工食品方面進行了探索,但門店未形成當前部分超市熟食烘焙區域的熱鬧景象,煙火氣氛圍不足,市場吸引力有限。
T11一度被視為生鮮超市新勢力的代表,也曾吸引資本、互聯網巨頭的青睞。公開資料顯示,T11由京東七鮮原負責人杜勇在2018年創立,創立當年,T11便獲得了由IDG、光大控股新經濟聯合領投的1億元天使輪融資。2020年4月,T11再次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由和玉資本領投。2021年,T11宣布完成B輪1億美元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鴻為資本跟投,和玉資本繼續跟投。
在經營模式上,T11以生鮮、一般食品為主,同時經營中餐、西餐、日料、咖啡飲品、日雜等品類。消費者在門店可以選購多品類的生鮮、食品,同時,T11推出了地鐵商改物業店、商業獨棟物業店、shoppingmall店、社區店四種店型,根據所處位置的客群差異進行打造。
T11曾向外公布了經營數據,朝陽公園店自2019年中試營業至2020年中,單店累計活躍用戶近15萬,且主要集中在門店3km半徑,提供近7000個全球優選生鮮SKU,客單價達到180元以上,鮮食銷售占比超過65%。但從長期來看,單店數據及模式難以覆蓋多個店型,而T11“謹慎”的布局也使得其門店始終有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隨著零售環境不斷變革,T11也將加入轉型隊伍。公告顯示,門店將會對經營商品及經營模塊進行大范圍調整和迭代,堅定地走品質和客戶體驗的商業模式。
對此,胡春才認為,T11此輪調改應注重提升賣場煙火氣,通過在生鮮板塊、食品及非食品領域為消費者提供到店的理由,才能形成良好氛圍。“特別是在線上購物便捷的一線城市,一家超市僅僅靠生鮮是難以支撐的,還是要從選品、服務等全方位進行提升。”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