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打造綠色期貨交易所。自2021年4月成立以來,廣期所立足服務綠色發展定位,在品種體系、市場影響力、服務產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打造綠色期貨交易所奠定了良好基礎。
健全綠色品種體系,夯實發展根基
廣期所深入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持續挖掘期貨品種研發潛力。在新能源領域,已先后上市工業硅、碳酸鋰和多晶硅期貨及期權,構建起新能源金屬期貨板塊雛形。國際期貨業協會(FIA)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廣期所工業硅、碳酸鋰期貨交易量分別位列全球金屬期貨第5位和第15位,增幅分別位列第3位和第1位,市場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
同時,廣期所積極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戰略品種研發。電力行業作為雙碳戰略主戰場,電價波動風險凸顯,電力期貨成為產業企業風險管理的迫切需求;我國碳市場現貨機制成熟,碳期貨上市基礎具備。廣期所與多方合作,積極推進相關品種研發工作。此外,廣期所還與中央氣象臺合作,發布“中央氣象臺-廣期所光伏氣象指數”,豐富綠色產品體系,為產業提供天氣風險管理參考。
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強市場話語權
在提高綠色期貨價格國際影響力方面,廣期所積極作為。已上市的新能源期貨品種價格國際影響力初步顯現,廣期所抓住新能源產業全球發展優勢,推進產品結算價授權、納入特定品種等工作。目前,國內主要工業硅生產龍頭企業與歐洲客戶簽訂貿易合同,以及國內碳酸鋰生產企業采購海外鋰礦時,均開始參考廣期所期貨價格進行定價,巴西、津巴布韋等國際礦產公司也采用以碳酸鋰期貨為基準的定價方式。
此外,廣期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歐洲能源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建立溝通機制,聯合研究全球綠色發展類期貨產品。碳酸鋰期貨和期權合約繼工業硅之后,再次獲得《期貨期權世界》雜志2024年“年度新合約”獎,英國《金融時報》也報道其流動性遠超全球其他交易所,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
服務綠色產業,助力市場發展
廣期所堅持以高水平服務推動綠色低碳市場發展。通過“助綠向新”產業服務品牌,推進建設首批12家產業基地,對重點產業企業開展一對一定制化培訓和專項培育,聯合各方舉辦近20場產業專題培訓,覆蓋近2000人次,有效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2024年末,工業硅、碳酸鋰產業客戶數分別同比增長53.5%和56.8%。
在優化合約規則上,廣期所調整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合約,優化交割標準、倉庫布局,推出手續費減免政策,向實體產業客戶累計減免費用超7500萬元,惠及超660家企業。同時,期貨市場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超80家工業硅和碳酸鋰上市公司發布期貨套期保值公告,穩定經營,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業硅、碳酸鋰等品種還帶動貿易模式優化,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模式得到推廣,2024年兩品種交割量分別占年消費量的15%和24%,提升了產業運行效率。
堅守監管底線,護航市場平穩
廣期所堅定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實履行監管主責主業。全面把握綠色產業特點,強化風險監測預警,打擊違規交易行為,深化科技賦能監管。同時,持續推進組織建設,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開展特色研究,塑造綠色期貨交易所文化,做好宣傳解讀工作,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未來,廣期所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加快完善綠色期貨品種布局,豐富產品服務供給,深化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