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深交所以“成長新啟航·民企百舸競中流”為主題,在上市大廳組織召開2024年度深市首場上市公司集體業績說明會。雙林股份、健帆生物、萬孚生物、信立泰等4家公司高管現場解讀公司業績亮點、發展戰略,并就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與投資者溝通交流。
同日,深交所還在西部基地成都組織召開分會場集體業績說明會,宗申動力、運機集團、紫建電子3家公司參加。據悉,上述集體業績說明會是深交所“成長新啟航·民企百舸競中流”業績說明會主題周活動的一部分。據不完全統計,主題周內將有近百家深市民營企業召開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
把握AI技術新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深市民營企業精準把握行業機遇,持續推動核心零部件研發與前沿技術落地應用。
雙林股份常務副總經理張子盛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產品,能夠在大幅提升負載能力、轉速及壽命的同時,降低量產成本,為國產機器人“關節”技術的自主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此外,今年1月,公司正式收購無錫市科之鑫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解決了設備端“卡脖子”環節,極大地降低了設備的采購成本。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技術更新速度顯著加快。這一進展讓公司對人形機器人產業充滿信心,預計公司的行星滾柱絲杠產品需求,將在今年三四季度出現明顯提升。”張子盛說。
運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可預集成礦山AI智能工業機器人——“礦山智能工業巡檢機器人V1.0”已應用于公司非洲某項目之中。同時,“運機集團-華為聯合創新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包括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在內的一系列產品。
當前,醫藥生物已經成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業績說明會上,多家醫藥企業介紹了AI技術應用的最新情況。“依托AI,公司初步實現小分子、小核酸及環肽先導化合物的高效篩選與優化,有效縮短研發周期,提高成功率。”信立泰董事會秘書楊健鋒表示,未來,公司計劃持續深化AI在藥物全生命周期的藥物設計、數據挖掘與知識沉淀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治療方案。
談到病理業務與AI的結合時,萬孚生物董事長王繼華表示,數字化病理是病理領域巨大的變革機會。“公司正在圍繞病理科建設數字化病理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結合現有的硬件,再通過掃描儀將圖片掃描整合起來,為醫生提供初篩的檢查結果,大大減輕醫生的工作量。”
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集體業績說明會上,上市公司的海外市場布局受到投資者關注。談及美國“對等關稅”對公司的影響,楊健鋒表示,信立泰的主營業務主要在國內,并且已大量采用國產原料,海外采購量極少,公司業務不會受到“對等關稅”影響。“目前來看,‘對等關稅’也不會對我們美國子公司的在研項目產生任何影響。”
“本次美國加征關稅對公司整體影響較小。”宗申動力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從國內直接出口至美國的業務占比較小。同時,公司出口業務主要采用FOB交易方式,關稅和運費由客戶承擔,公司已經憑借競爭力與客戶形成了生態鏈深入綁定。
2024年,健帆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39.3%;歸母凈利潤為8.2億元,同比增長87.9%。報告期內,健帆生物的產品在海外臨床應用中不斷取得新突破。例如,世界排名第六的瑞士洛桑大學醫院采用健帆“HA60+體外循環(CPB)/體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出生11天的新生兒過程順利,這也是全球使用灌流救治年齡最小的患者,展現了公司在重癥領域的技術實力和臨床價值。
“公司對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有信心。”健帆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通過梳理海外經銷商體系、招募海外推廣人員、調整海外推廣團隊結構、聚焦重點國家等策略,深挖海外市場機會。同時,公司的海外推廣也將堅持走學術推廣之路,積極開展跨國科研合作。
王繼華表示,萬孚生物在海外耕耘超過20年,擁有較強的先發優勢,可以滿足海外市場豐富的市場需求。“目前公司正在推動海外市場的本地化建設工作。今年,俄羅斯子公司和菲律賓子公司將開業,這讓公司業務開拓能夠更貼近本地市場。”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