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低利潤率禁錮,黃酒頭部品牌雙雙選擇提價。近日,會稽山旗下純正系列黃酒產品提價,提價幅度為1%—9%;此外,被稱為“黃酒一哥”的古越龍山也將于4月22日起對旗下部分重點產品的售價進行調整,提價幅度為2%—12%。對于提價原因,會稽山方面將其歸結于呼喚黃酒產品價值回歸。
事實上,被視為呼喚價值回歸進行的集體漲價,實則為打開利潤空間之舉。4月10日,走訪北京部分終端市場發現,目前古越龍山、會稽山旗下多款黃酒產品售價區間約10—50元/瓶。終端價格長期盤踞中低端時,黃酒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如今,伴隨著頭部兩大黃酒品牌進行提價,未來黃酒的價值回歸之路還有多長?
針對提價原因,古越龍山與會稽山都將此舉視為呼喚黃酒產品的價值回歸。會稽山方面表示,此次上調部分重點產品銷售價格將對黃酒產品價值回歸產生積極影響,但本次提價對公司銷售量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的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古越龍山方面表示,本次上調部分重點產品銷售價格,有助于提升黃酒品類的市場價值認同。
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酒業分會秘書長歐陽千里表示,目前黃酒價值與其歷史文化不匹配,價值被嚴重低估。黃酒企業此時選擇提價,在提升營收的同時增加利潤,也給眾多品牌力較弱的黃酒留下更多空間。
上一次古越龍山與會稽山共同提價,還是在2016年。會稽山分別于2016年5月、12月發布提價公告,針對旗下包括純正五年系列產品、部分普通壇酒以及東風系列壺裝黃酒產品等多款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為5%—15%。同年,古越龍山也相繼進行了提價。據悉,古越龍山分別在2016年3月、5月發布提價公告,涉及產品包括部分普通壇酒、傳統型500ml三年陳系列產品以及五年陳系列產品,漲價幅度為5%—14%。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指出,黃酒本身品類溢價不高,而最近幾年,材料、人工等運營成本不斷走高,影響了黃酒企業的產品利潤,適當地漲價可以緩解黃酒企業的經營壓力。
以古越龍山為例,在面對低端產品拉低毛利、難以走出核心市場等諸多問題之下,企業已經連續四年未能實現經營目標。對于黃酒企業而言,古越龍山所面對的問題僅僅是黃酒企業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呼喚黃酒產品價值回歸是此輪黃酒漲價潮的長線目標,那么通過優化產品價格體系與結構從而提升利潤空間,則成為此輪漲價潮的短線成效。
東北證券食品飲料團隊表示,黃酒行業可類比過去的白酒行業,在行業銷量下行、中小企業出清的背景下,頭部企業通過產品結構升級提升市場份額、增強盈利能力。
對于黃酒而言,呼喚產品價值回歸似乎并非單純通過提價便可以解決。在當下內卷升級的黃酒賽道,無論是像古越龍山、會稽山這樣的頭部企業,抑或其他中小型企業,在行業高壓競爭之下,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顯示,2025年黃酒行業產量24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50%,年均遞增8.4%;銷售收入達到25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38.9%,年均遞增6.8%;實現利潤5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138.1%,年均遞增18.9%。
蔡學飛指出,黃酒是中國特有的酒種,歷史悠久、文化屬性強,還具有利口性與健康性等特點,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但黃酒也面臨著社交性不足、價值感不高等品類發展問題,黃酒的價值提升更多的還是應該從品牌文化、黃酒品類的價值挖掘以及消費場景的引導方面,單純地提價對于黃酒的發展作用不大。
為滿足社交性需求,部分黃酒品牌曾推出各種形式產品以滿足不同場景消費需求。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塔牌黃酒曾推出黃酒冰棒;古越龍山與梅見戰略簽約推出“無問西東”聯名產品;古越龍山打造“古越龍山·慢酒館”,推出黃酒與咖啡融合產品。
伴隨著部分場景的進一步開拓,未來對于黃酒賽道而言,或許價值回歸的終極目標在于深度貼近消費者,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表示,黃酒企業要突破中老年消費群體為主的格局、傳統的銷售區域、固有經營理念以及低端酒的市場認知誤區。同時,黃酒產業發展客觀上必須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高度重視研究市場,潛心把市場口碑做到大眾叫好,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