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國際市場,鏈接全球生態。如何貫徹國際化道路?怎樣高效鏈接國際生態?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差異化優勢?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在4月9日至10日舉辦的2025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上,多位上市藥企高管與專家從中國藥企構建差異化創新優勢、破局外部挑戰、夯實發展根基等關鍵方向,提出組合式創新、巧借資本力量、產業升級、長期協作等具有前瞻性與實操性的策略,為中國藥企在國際舞臺上揚帆遠航提供新思路。
融入國際市場 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論壇現場,多位上市藥企高管聚焦中國藥企國際化新挑戰,提出一系列差異化發展策略,包括開展組合式創新、平衡長短期項目、精準布局空白技術、巧借資本力量等,為中國藥企的國際化之路照亮方向。
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全球研發中心首席執行官王興利表示,藥企想要融入國際市場,需要建立起差異化發展優勢。例如,藥企可以采取組合式創新的策略。以創新藥快跟的模式,保持企業充足的財務收入。同時,布局best-in-class(同類最佳)產品,并投入資源進行源頭創新。
以復星醫藥為例,公司采取產學研“手拉手”模式開展源頭創新,讓高校參與藥品從開發到上市全流程?!案咝?蒲芯哂锌茖W性優勢,企業在臨床和市場價值判斷上有優勢,二者結合可達到頂尖藥企開發水平,助力中國藥企成為跨國藥企。”王興利說。
“藥企要同時布局可以短期盈利的跟隨性項目與顛覆性創新項目,敢于在需要長期投入研發的差異化項目上花時間。”東陽光藥首席科學家林凱補充。
先聲藥業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吳奕涵以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國際彎道超車舉例。他表示,藥企應謹慎選擇細分賽道或技術路線。不應全面鋪開技術賽道,而應聚焦自身優勢領域精準布局,借助小核酸藥物等新技術突破,實現彎道超車。
如何巧借外力實現創新藥領域的快速布局?華潤醫藥首席科學家陳波表示,藥企可以借助資本力量,快速夯實自身根基。一方面,藥企可以設立產業基金,聚焦早期項目孵化,通過“資金+資源”雙輪驅動,加速創新技術轉化。另一方面,藥企可以通過并購補短板,快速獲取核心技術與管線,實現借勢超車。
以華潤醫藥為例,公司通過并購昆藥、天士力、南格爾等藥企,建立起護城河,延長產業鏈,在創新藥領域通過“并購補短板+臨床資源協同+商業渠道賦能”破局。
翰森制藥首席技術官江山稱,許多藥企經歷了從仿制藥走向自研、創新藥的過程。國內藥企可以運用自研+BD引入的雙模式,助力自身快速發展。
破局外部挑戰 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協作并行
在關稅頻繁波動的當下,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在論壇上,多位專家、藥企高管深入剖析現狀與挑戰,從產業升級、市場拓展模式、研發路徑選擇等多維度提出策略與見解,為中國藥企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找準航向。
面對近期的關稅波動,與會專家表示,一方面,國際市場在部分藥品領域對中國供應鏈已形成依賴,若相關供應鏈脫離中國,部分藥品價格將面臨較大幅度上漲。另一方面,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構建起較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在部分細分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閉環。
“近年來,我國創新藥憑借國際性價比優勢和國內政策支持,以及技術輸出與市場深耕的潛力,吸引了諸多跨國藥企到中國‘掃貨’,出海項目逐漸增多,跨國公司與中國藥企合作的創新藥項目也日益增加?!贬t銘康達聯合創始人傅道田稱,跨國藥企在中國“掃貨”是一個趨勢,相信未來數年仍有很多空間。同時,國內的醫藥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自身免疫疾病領域、腫瘤領域等。
談及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傅道田表示,藥企的產業升級是必然選擇?!捌髽I和人一樣,要不斷自我迭代,方可走在時代的前沿。”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平衡國際與國內需求,成為了藥企的新課題。王興利表示,藥企首先要找準自己的目標。對于復星醫藥而言,第一目標是滿足國內病人的需求,第二目標是滿足企業成長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企業采取并購、收購海外已上市產品,與跨國藥企、海外機構共建開發網絡等方式,降低研發風險,助力自身發展。
“藥企可以聚焦技術輸出,即不直接布局海外商業化,而是將創新藥管線通過License-out(許可輸出)等方式對外合作,借助國際合作伙伴的本地化渠道實現全球覆蓋,降低海外運營成本與監管風險。”陳波說。
吳奕涵補充,我國藥企可以選擇License-out或NewCo(新公司)的方式拓展國際市場,但要區別于單純技術轉讓,更注重與海外合作伙伴的全流程協同。
吳奕涵解釋,中國藥企在出海中要完善國際化協作的能力,將License-out等升級為共同開發,完成從交易到共生的模式升級,深度參與全球研發流程,同步提升技術能力與國際話語權。
打開發展思路 夯實根基構建長效機制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中國藥企厚積薄發,可以優先進行國際化的準備工作,保持與國際市場的長期有效互動。
“中國藥企與海外企業可以形成長期協作關系,中外團隊在技術對接、臨床開發、監管申報等環節保持同頻,確保產品從早期授權到最終上市的連貫推進,確保在技術標準、數據合規、跨文化溝通等方面同平臺對話,以長期的全鏈條協作與能力匹配,提升項目出海的成功率。”吳奕涵說,藥企要將項目出海視為“長期婚姻”而非短期交易。
林凱提示,基于國內外市場在治療需求、支付能力、研發成本、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藥企需在項目開發初期明確市場定位,進而選擇療效創新、制藥成本創新等具體研發路徑,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商業價值最大化。
陳波表示,我國藥企可以走差異化路徑拓展全球市場,依托“一帶一路”倡議深耕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同時,通過收購企業,推進成熟品種的國際化注冊,以療效驗證和本地化準入相結合的模式,加快打開海外市場。
江山認為,對于要出海的國內藥企,需將質量控制、合規要求等作為國際化布局的底層架構,從源頭融入國際標準和合規要求,以實現中外市場的無縫對接,使產品出海與技術合作更加順暢。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