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凈利暴跌 消金線下 “老玩家” 成難兄難弟

    2025-04-01 16:12:02

    消金公司多元化融資進行時_鳳凰網

    消費金融市場再洗牌。3月31日注意到,隨著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財報,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營收情況一并出爐。從營收、凈利表現來看,2024年消費金融行業座次又有較大變化。

    業績已經出爐的消金機構中,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引起廣泛關注。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這兩家機構凈利潤遭遇大幅下滑,分別達到79.25%與91.62%。而這兩家機構,也是消費金融線下市場的“老玩家”。“兩家消金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實際上暴露的就是線下大額貸款的通病。”有消費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直言。

    消金公司2024年業績陸續披露中,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成為“難兄難弟”。

    根據興業銀行財報,興業消費金融2024年營業收入100.67億元,凈利潤4.3億元。截至2024年末,興業消費金融各項貸款余額819.4億元,總資產821.22億元,凈資產114.98億元。

    對比2023年,興業消費金融多項核心指標出現回退。2023年,興業消費金融營收、凈利分別為112.3億元、20.72億元,同年年末公司總資產為869.3億元,凈資產112.85億元,貸款余額864.11億元。

    由此計算,2024年興業消費金融營收、凈利潤“雙降”,其中營收下滑10.36%,凈利潤規模降幅則高達79.25%。

    凈利潤同樣大幅下降的還有中銀消費金融。根據中國銀行財報披露,截至2024年末,中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15.14億元,資產總額791.51億元,凈資產90.86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0.45億元。

    對比來看,2023年末中銀消費金融資產總額742.99億元,凈資產90.4億元;貸款余額719.48億元,凈利潤5.37億元。由此計算,2024年中銀消費金融凈利潤同比下滑約91.62%。

    就核心指標而言,兩家消費金融業績表現在2024年出現明顯倒退。查詢過往年報數據發現,興業消費金融業績幾乎退回至2018年水平,當年該公司凈利潤為5.12億元,而中銀消費金融凈利潤則達到有數據披露以來最低。

    對于報告期內業績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后續業績提振規劃,分別向中銀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進行采訪。就此,中銀消費金融方面回應稱,當前,公司緊緊圍繞國家提振消費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轉型發展,通過重塑業務模式、優化業務結構、豐富產品服務、積極開展消費貸款紓困等舉措,并持續夯實合規管理基礎,著力提升科技、風險、集中運營的核心能力。

    興業消費金融則指出,受外部環境影響,當前金融行業普遍承壓。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在經濟環境、市場需求等因素作用下增速放緩。在國家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的背景下,興業消費金融將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堅守消費金融主責主業,加強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等核心能力建設。

    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兩家消費金融機構2024年業績大幅下跌,背后有多重因素。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是重要外部原因,2024年消費市場面臨挑戰,消費者信心與意愿受挫,消費金融業務量增長動力不足。同時,行業競爭白熱化,眾多金融機構涌入消費金融領域,市場份額爭奪激烈,給兩家機構帶來巨大競爭壓力。

    “兩家消金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實際上暴露的就是線下大額貸款的通病。”一消費金融行業資深從業人士直言,“最核心的是前幾年依靠線下擴張起量快,而風險暴露慢。隨著2024年行業承壓,規模增速下滑,收入增長沒能有效覆蓋壞賬風險,就導致風險集中釋放。”

    一直以來,興業消費金融與中銀消費金融都是消費金融行業線下領域的“老玩家”,依托于大股東的銀行線下網點,消金公司業績迅速擴張。而不同于線上貸款的操作流程與放款額度等,線下貸款往往離不開房子、車輛等大額抵押物。

    上述資深從業人士告訴,大額貸款產品在設置上,大多具備還款靈活、先息后本等特征,在臨近還款期限時還可以再進行重組,設定更寬限期貸款。這就導致了前期風險暴露比較慢,利潤釋放比較充分。但隨著還款壓力集中釋放,從業機構的計提壓力就會大幅上升,把利潤給抹去了。

    “這兩年,線下消金公司變化比較大。外部銀行零售競爭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線下業務成本增加,借款人的抵押物價值縮水,借款人沒法再借新還舊。原本還能依靠新發放的貸款平掉前期的利潤缺口,但新增貸款投放減少后就難以優化了。”該資深從業人士指出。

    事實上,這一說法透過數據可見端倪。以成立于2014年的興業消費金融為例,2019年開始,興業消費金融凈利潤迅速增長,一舉突破10億元大關,2021—2023年間,興業消費金融凈利潤連續三年保持在20億元以上水平,在行業中保持在前三位置,其中,2022年凈利潤達到24.93億元。

    凈利潤增長之外,兩家消費金融機構在不良資產方面的處置動作,也向市場傳遞了公司資產質量優化的信號。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年,中銀消費金融掛牌轉讓的不良資產金額接近125億元,為2023年的19倍,也是年內掛牌轉讓不良資產最多的消金公司;同年,興業消費金融累計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超過22億元。

    積極處置不良資產背后,則是兩家消費金融公司不良率降低、信用減值損失減少的良好態勢。根據此前相關公司在發行金融債券時披露的信用評級報告,2021—2023年間,中銀消費金融不良貸款金額分別為15.42億元、17.28億元、24.95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94%、2.8%和3.47%。同期公司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31.91億元、48.76億元、59.29億元,直接影響公司盈利。

    興業消費金融方面也是如此。2021—2023年間,該公司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1.04億元、16.04億元、21.49億元,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分別為1.9%、2.14%、2.49%。2023年計提貸款及墊款信用減值損失65.62億元,同比增長53.82%。

    對于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情況和2024年的不良率變化,分別向兩家公司進行采訪。其中,中銀消費金融方面回復稱,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是不良清收處置的手段之一,公司根據整體的經營安排情況開展此項工作,為保障及提升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增添助力。

    興業消費金融方面指出,公司2024年累計轉讓不良貸款規模2191萬元。從消費金融公司在銀登平臺高頻次掛牌項目來看,個貸不良批轉將成為后續消費金融公司除常規清收、核銷以外極為重要的不良貸款風險處置手段。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作為線下業務的老玩家與行業頭部機構,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業績的下滑,或折射出了消金線下展業面臨的瓶頸。相對線上展業渠道而言,線下自營團隊展業重資本、重人力,依賴第三方代理亦存在成本較高、合規水平存疑等風險點。

    王鵬則提到,兩家機構大規模處置不良資產,一是前期業務擴張時客戶信用評估不夠精準,經濟環境變化使部分客戶還款能力下降,不良資產積累;二是為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風險。

    上述資深從業人士在采訪中提到,為了延緩線下大額風險暴露,很多線下消費金融機構都采取了靈活的貸后政策。

    “一方面業務人員增加催收考核指標,有激進的機構更是市場人員全部轉催收;另一方面寬限還款,只要客戶逾期不超過多少天(比如60天不良界限),可以申請延遲還款,期限也比較長,甚至不需要支付利息,只是利息會計提。”該資深從業人士表示。

    兩家線下業務老玩家的業績走勢已經證明,延緩暴露并不等于沒有風險。另從消費金融從業機構的動作來看,正是由于線下業務的風險增加,原本主攻線下業務的機構近年來均在提升線上業務占比,其中就包括中銀消費金融。

    在早前中國銀行財報中,也曾披露中銀消費金融線上貸款占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費金融的線上貸款余額占比為62.49%,較2022末提升10.25個百分點。不過,中國銀行在2024年財報中并未披露同期中銀消費金融的線上業務比例。

    針對線下業務,興業消費金融在回應中提到,公司堅持順應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積極推動消費信貸產品創新,持續豐富現有產品體系,2025年,消費金融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盈利能力與資產質量的提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興業消費金融將圍繞穩規模、優結構、控風險的工作主線,積極推進體制改革、業務優化、風險控制和數字化轉型,優化產品體系和客群結構。

    蘇筱芮認為,消費金融線下展業對于業務拓展也具備優勢,“親核親訪”的風控模式,使得線下審批額度通常要大于線上,能夠助力機構拓展業務規模。同時,線下業務距離屬地化生活消費場景更近,便于從細分場景端切入業務,也可一定程度上規避與其他消金機構陷入同質化競爭。

    同時,蘇筱芮指出,從整個行業來看,除了純線上展業的消金機構,較高比例線上+較低比例線下是當前消金行業相對穩固的展業模式。預計后續調優“線上+線下”渠道結構,以及調優客群結構將成為持牌消金的發展主線。

    蘇筱芮建議,機構在關注風控與貸后管理的同時,加大產品創新與科技創新,以先進的科技能力與風控水平,助力機構傳統業務提質增效。

    王鵬建議,兩家機構加強市場調研,及時掌握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調整業務策略,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加大科技投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風險管理模型,提高信用評估準確性,降低不良資產率。積極拓展線上業務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擴大業務覆蓋范圍,提高運營效率。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團隊整體素質,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国产精品小视频免费无限app|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2019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91在线精品|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 国产精品2019|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