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我國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已經連續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2021年至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長護險,其中今年提出“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從“擴大試點”到“加快建立”,長護險已經成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托底民生保障的重要金融工具。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長護險從局部試點邁向全國推廣,在幫助失能、失智等人員照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長護險探索發展的過程中,覆蓋范圍有限、資金籌集渠道單一、護理供給不足等挑戰也逐漸出現。
超1.8億人參保
自2016年啟動試點以來,長護險已在全國49個城市穩步推進,階段目標基本實現。截至2024年底,全國超過1.8億人參保長護險,累計超過260萬人享受護理待遇。
作為長護險參與機構之一,平安產險已在8省18個區縣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服務覆蓋參保群眾超3000萬人,累計支付護理待遇超2.7億元,并不斷探索豐富長護險服務。
據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陜西漢中,該公司探索增加了助浴特色護理服務項目、輔具租賃服務等,努力讓重度失能人員享受專業護理服務;在江蘇無錫,創立失能巡查“地域+時間”巡查模式,以鄉鎮為地域單位,每季度對歷史同期季度完成評估的失能人員進行巡查,巡查后按高、中、低風險對失能人員分類進行差異化復評。
推動長護險更好發展
有機構預計,2030年我國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將增至1億人,這背后有著巨大的保障和護理供給缺口。而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長護險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一些發展的難點、堵點也不斷出現。例如,制度碎片化、地區差異化、覆蓋范圍有限、資金籌集渠道單一、籌資機制難持續、護理供給不足等問題,都制約了長護險發揮更大效用。
“可以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ESG辦公室)主任周燕芳說,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全國性的制度框架,為長護險的實施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導和規范,確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長護險相關表述的改變,體現了制度探索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表示,這標志著長護險從地方試點經驗積累轉向國家頂層設計的系統性落地,為應對老齡化提供制度保障。
龍格表示,長護險制度建設的政策框架需要完善,如籌資、評估、服務標準等,有利于為商業保險和社會資本參與長護險奠定基礎,推動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制度加速落地將緩解家庭照護負擔,優化醫療資源分配,并釋放養老產業潛力,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