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紛紛增持股票,向市場傳遞信心。據Wind數據,截至3月30日,今年已有30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或更新增持公告,其中,有75家上市公司首次發布主要股東增持計劃。此外,年內還有156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實施增持,增持金額累計達12.15億元。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表示:“上市公司積極增持主要受政策引導與市場環境的共同驅動。一方面,監管層通過新規明確市值管理應立足主業與提升質量,鼓勵公司以增持等合規手段為市場傳遞信心,對上市公司增持起到了支持鼓勵作用;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增持穩定股價、對沖悲觀情緒的客觀需求也在上升。”
“大手筆”增持頻現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增持計劃或實施增持操作。這些上市公司管理層、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密集增持,用資金投票力挺企業發展前景。其中,龍頭公司“大手筆”增持不斷,成為一大突出特征。
3月4日,家電行業頭部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5%以上股東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海互聯”)出具的《關于增持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告知函》,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增強投資者信心,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京海互聯擬于本公告日起六個月內以自有資金和金融機構增持專項貸款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不設定價格區間,擬增持股份的金額不低于人民幣10.5億元,不超過人民幣21億元。
龍頭公司示范效應顯著,“大手筆”增持頻現,還有不少公司獲持續增持。除了格力電器,還有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公司的重要股東預計增持金額下限均超1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投資者關注上市公司增持計劃時應結合公司的基本面情況、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市場走勢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此外,短期內投資者需要關注公司的增持力度與估值修復的匹配性;長期內還需要跟蹤公司治理改善與戰略落地成效。”
吳婉瑩稱,投資者需警惕增持帶來的短期“信號效應”是否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相匹配,應關注增持資金來源、持續性及公司長期盈利能力,避免盲目跟風造成投資損失。
央國企巨頭密集出手
多家央國企重要股東也紛紛出手增持,中航成飛股份有限公司、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稀土”)等均發布了重要股東增持公司股份的相關公告。
例如,3月1日,北方稀土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包鋼(集團)公司”)書面通知,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助力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提振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包鋼(集團)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票,擬增持金額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含)、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含)。
上市公司增持行為作為市值管理的核心策略,通過信心傳遞、供需調節、治理優化等多維度協同作用,以“短期穩市+長期增值”方式,實現上市公司市值動態平衡與可持續增長。
2024年12月份,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中央企業和控股上市公司要將股票回購增持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建立常態化股票回購增持機制。
吳婉瑩表示,央國企增持活躍反映了落實市值管理考核、響應政策導向的主動性,市值管理政策有助于促進企業聚焦經營效率與創新,通過規范并購重組、優化股權激勵等工具,提升公司的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