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之一,交通銀行在過去十余年中,積極響應并深度參與我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自身在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與服務。交通銀行以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不斷拓展跨境金融業務,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互聯互通,成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金融力量。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交通銀行是如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有力金融支持的?未來,該行又將如何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服務,推動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邁向更高水平,為共建開放、包容、普惠的國際經濟合作新格局貢獻更多力量?就上述問題,近日采訪了交通銀行國際部/離岸中心總經理鄭智勇。
在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交通銀行扮演了哪些角色?
鄭智勇:交通銀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有力發揮“金融血脈”作用,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供更加優質、多元的金融服務。
一是多元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交通銀行依托境內境外雙輪驅動,充分發揮“本外幣、離在岸、境內外”一體化經營優勢,打造集貸款融資、跨境支付、貿易結算和外匯保值的“一帶一路”綜合服務方案,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覆蓋全周期、多場景的金融支持。2024年,交通銀行為巴西圣西芒水電站提供巴西市場首筆跨境人民幣貸款,在此項目中,交通銀行首創“境內機構境外貸款+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貨幣互換”業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融資。交通銀行支持中資“走出去”貸款規模在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列,2024年榮獲中信保“特別貢獻合作銀行”獎。
二是金融要素市場的建設者。交通銀行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和要素市場建設,提升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對外投融資和貿易結算中的運用。2024年,交通銀行作為人民幣對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幣的做市商,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國家貨幣量超100億美元,并榮獲外匯交易中心2023年度“優秀‘一帶一路’貨幣交易機構”評優獎項。交通銀行自2014年擔任首爾人民幣清算行至今,人民幣清算總量已突破百萬億元大關,為中韓兩國跨境支付和清算做出重大貢獻,獲得韓國央行頒發的韓國央行總裁獎。
三是國際金融合作的助推者。交通銀行持續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和多邊合作機構的深入協作,助力構建互為補充、各有側重的“一帶一路”融資體系。通過為新開發銀行、東南非銀行、非洲進出口銀行、沙特國家銀行、卡塔爾國民銀行等多邊融資機構和區域銀行提供資金支持及在境外市場承銷“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等方式,加強國際金融市場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有效拓寬“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融資渠道,推動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
金融交通銀行有哪些具體政策及措施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資金流動和投資?
鄭智勇:一方面,交通銀行緊密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要求構建境外機構網絡布局,構建層次清晰、互為補充、功能齊全的境外銀行網絡,結合所在地經濟結構、資源稟賦和政策導向服務好共建“一帶一路”。交通銀行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分行于2024年11月27日正式開業,是交通銀行在中東地區設立的首家分行,也是交通銀行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力中阿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機構布局,目前交通銀行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已設立10家分(子)行。
另一方面,交通銀行充分發揮境內外、離在岸、本外幣一體化經營優勢,通過境內機構境外貸款、離岸OSA貸款、境外分子行貸款等多種方式滿足共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需求。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新三樣”出海、清潔能源和海外礦產資源回運等重點領域提高貸款支持力度,推出服務中資企業“出海”跨境服務方案。強化總分支機構對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協同推進效能,加強與相關部委溝通、建立項目跟蹤推進機制,完善“境內+離岸+海外”全鏈條服務體系。
此外,交通銀行強化機制建設,持續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能力。制定《關于推進金融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的意見》,以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深耕重點領域促進資金融通。建立“一帶一路”項目綠色審批機制,持續做好授信政策敏捷迭代,動態調整國別風險限額,開展非居民業務培訓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境外律師庫強化法律支撐,為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做好服務保障。
未來,交通銀行如何進一步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鄭智勇:交通銀行將充分發揮國際化、綜合化優勢,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深刻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考量、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鞏固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的業務合作,把金融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做深做實。
第一,聚焦務實合作項目,綜合運用貸款、債券、融資租賃等信貸工具,積極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持續推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
第二,持續推進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特色打造,提升跨境貿易融資、跨境資金結算、小幣種匯兌管理產品創新性、服務便利性,不斷拓展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絲路電商等領域應用場景,持續加大對中資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融資的支持力度。
第三,積極支持綠色創新賦能全球零碳轉型,對接“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等國際標準,重點支持清潔能源、降碳減污、再生資源利用等綠色環保項目,打造“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范式。
第四,積極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中資企業“走出去”契機,引導境外機構將業務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頻契合,基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特征和企業需求,探索更高效的金融支持模式。
第五,平衡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主線擇優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持續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建設“一帶一路”廉潔之路。
第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推進多領域對外交流和合作共享,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環保宣傳各類活動,夯實“一帶一路”民意基礎。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