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補貼制度正在加速落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
全國多地積極響應,陸續出臺生育補貼政策細則,以靈活多樣的支持措施,提振生育意愿、緩解人口壓力等。
有行業專家表示,促進生育的相關政策將為母嬰產業鏈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從輔助生殖到產后修復,從嬰幼兒食品到健康服務,各細分行業有望從中受益并迎來新一輪增長。
多地出臺生育補貼政策
系統性支持有待加強
呼和浩特市3月13日宣布,對于今年3月1日之后合法生育且新生兒首次落戶該市的家庭,給予育兒補貼: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1萬元;生育二孩發放5萬元,分5年每年1萬元發放;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10萬元,分10年每年1萬元發放。同時,呼和浩特市教育局還出臺了義務教育階段二孩“幼隨長走”“就近擇優”,三孩及以上孩子可在全市自由選擇學校等配套政策。
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積極響應國家部署,表態建立實施生育補貼制度,為符合條件的生育家庭送上真金白銀。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放結婚消費券、托育券,大力開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全方位為生育“保駕護航”。
“生育補貼短期內確有成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生育意愿,然而從長遠計,系統性政策支持才是治本之策。”華特達因總經理楊杰表示。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教授岳玲也深表贊同。她認為:“育兒補貼雖能緩解生育經濟壓力,但當下影響人們生育意愿的因素紛繁復雜,絕非僅經濟壓力一端,嬰幼兒照料難題、女性工作生活平衡困境、未來教育成本高企等諸多問題需要綜合施治。”
事實上,早在2024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中,已明確要求加強統籌謀劃,強化部門協同,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
駝鈴資產投委會主席趙忠華解讀道,未來的政策施力重點已然明晰。除了發放生育補貼外,還要積極發展公共普惠托育服務,破解嬰幼兒無人照看難題,同步減輕女性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同時,為女職工精心營造寬松包容的工作環境,提供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此外,還要倡導男女共擔育兒責任,并通過制度設計予以保障,如推動男女共享育兒假期,切實緩解女性育兒重擔。
母嬰產業鏈迎來新機遇
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生育補貼,激起母嬰產業鏈一池春水。從輔助生殖到產后修復,從母嬰用品到兒童藥品、用品,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有望受益政策紅利,打開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從細分行業賽道來看,輔助生殖領域有望率先受益。伴隨政策東風勁吹與技術迭代升級,越來越多家庭寄希望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生育夢想,尤其在二孩、三孩生育場景中更為常見。2025年1月17日,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2024年惠及人次超100萬。據全球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5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854.3億元。
近年來,國際醫學、漢商集團、錦欣生殖等公司紛紛開展輔助生殖業務,麗珠集團、安科生物等則憑借自身優勢為輔助生殖提供藥物支持。
其中,麗珠集團深耕輔助生殖藥物研發30余年,公司已構建覆蓋從促排卵、黃體支持、誘發排卵的全周期方案。公司主力產品注射用尿源促卵泡素(u-FSH)占據國內u-FSH領域超90%市場份額。
麗珠集團表示:“首先,公司將通過系統性布局把握政策機遇,深化政策研究,確保業務合規性與政策導向同步;其次,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輔助生殖相關產品管線布局;再其次,強化品牌建設與醫療機構合作,通過資源整合提升行業影響力,推動輔助生殖領域業務穩健發展。”
產后修復行業也有望加速發展。據悉,麥瀾德等公司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持續優化產品,推動行業從單一設備售賣向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升級。
母嬰用品、乳制品等終端消費領域有望充分受益。其中,華特達因拳頭產品伊可新維生素AD的市場占有率常年保持行業第一。公司還重點推出兒童補鐵、補鈣和小兒退燒栓等產品,不斷拓展兒童藥品類,均取得較好業績表現。
在深交所互動易和上交所E互動平臺上,投資者紛紛向上市公司詢問“生育補貼”對公司業務發展的影響。
達嘉維康表示,旗下子公司嘉辰醫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斷提升孕前、孕期、產后的健康管理服務水平,共同助力優化人口生育服務體系。
通達創智則表示,公司業務中的兒童滑板車、扭扭車等兒童體育戶外用品,兒童桌椅凳、嬰兒椅等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兒童電動牙刷等健康護理用品,可以滿足兒童成長的多場景需求。
“這些領域直接受益于生育率及生育意愿提升,是不折不扣的核心賽道。”趙忠華表示,上市公司想要在這片市場脫穎而出,還必須扎根消費者真實需求,精研產品,用品質說話,方能盡享政策紅利。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