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零售藥店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據中康數據預測,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關店數量約3.9萬家,閉店率達到5.7%,平均每天有107家藥店倒閉。3月16日,在2025年西鼎會上,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全國藥店數量接近70萬家,但預計每年減少約4萬家。如果按照這一速度,未來五年可能會有20萬家藥店消失。
過去藥店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人口紅利、低準入門檻和政策支持。然而,隨著行業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藥店的擴張模式正在調整,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管理效率和合規性。從六大上市連鎖藥店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門店數量有增有減,反映出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和調整。
零售藥店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7年之前的“跑馬圈地”,通過并購和體量擴大實現增長;第二階段是從2017年到2022年,主要依靠處方外留對接院內處方驅動,增速約8%;第三階段從2023年至今,處于行業調優的平臺期。隨著“閉店潮”的到來,零售藥店面臨的挑戰逐漸顯現,包括政策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加劇、線上藥店分流客戶以及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
面對行業寒冬,藥店如何轉型并找到新的增長點?中康科技副總裁指出,“負增長倒逼轉型,便利與便宜不再是健康消費的核心痛點。藥店需要以深度滿足多元健康需求為導向,優化商品組合,構建服務閉環。”一些藥店通過關閉虧損店、減少后臺人員等方式縮減成本,同時擁抱AI技術,通過AI分析歷史銷售數據、季節性和市場趨勢,精準預測藥品需求,避免庫存積壓或短缺。此外,AI還可以幫助藥店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用藥提醒、健康監測等。
非藥產品為藥店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減少了對藥品銷售的依賴。通過將非藥產品與藥品搭配銷售,藥店可以提升每位顧客的客單價。大連鎖藥店聚焦DTP藥房、院邊店等領域,中小連鎖搶占社區健康管理服務終端,而在藥品追溯碼以及電子處方等政策下,藥店正在進行更公平的新一輪革新。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