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下稱“乘聯會”)發布2025年2月國內乘用車產銷情況。數據顯示,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38.6萬輛,同比增長26.0%,帶動前兩個月總體銷量恢復正增長。今年1月,乘用車銷售179.4萬輛,同比下降12%;1—2月乘用車累計零售317.9萬輛,同比增長1.2%。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月車市表現較強主要得益于幾方面因素。首先,報廢更新與置換更新政策的逐步啟動,以及車企主動穩定價格預期,使得車市價格戰相對溫和,減少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此外,車企在春節期間持續開展營銷活動,加之去年2月銷量基數較低,共同推動了今年2月車市的強勁表現,實現春節后“開門紅”。
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在2月尤為亮眼,實現近80%的同比增速。具體來看,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68.6萬輛,同比增長79.7%;1—2月累計零售143.0萬輛,增長35.5%。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售結構在發生變化,插電混動車型份額上升,而純電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的份額有所下降。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在2月新能源車批發結構中,純電動車占57.6%,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狹義插混車占34.8%,同比增長8.8個百分點;增程車占7.6%,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
2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9.5%,較去年同期滲透率提升15個百分點,也即銷售的新車中有近一半是新能源汽車。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0%;豪華車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3%;而主流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4%。
從市場份額看,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3%,同比增加4.4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2.1%,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9.9%,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2.6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3.9%,同比下降4個點。
自主品牌仍展現出較強的發展態勢,2月自主品牌零售91萬輛,同比增長51%。其中,國內零售份額突破65%,均較去年增長11個百分點左右;批發市場份額71%,較去年同期增長1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
合資品牌份額則全線下滑。2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33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33%。其中,2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7%,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0.7%,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5%,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2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4.9萬輛,同比增長11%,1—2月乘用車廠商出口73萬輛,同比增長6%。2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33.9%,較同期增加4.4個百分點。2月自主品牌出口達31萬輛,同比增長2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3.5萬輛,同比下降47%。
分動力類型看,1—2月自主燃油乘用車出口42萬輛,較同期的44萬輛出現5%下滑;自主新能源車出口增長111%,但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5%,燃油車仍是出口的核心主力。
崔東樹指出,目前燃油車出口面臨較大壓力,一定要支持燃油車市場發展,實現“油電同強”,穩定燃油車市場國內銷量,實現國內國外同步發展。“如果國內燃油車需求無法保持穩定,將極大地影響燃油車的出口形勢。中國必須確保燃油車消費的穩定,絕不能讓新能源車對燃油車替代速度過快,以免燃油車發展陷入被動。”
為此,崔東樹建議減少對燃油車的歧視性政策,促進汽車消費。具體措施包括:實現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稅收公平化;取消對燃油車的不合理限行、限購政策;制定統一的環保標準,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一視同仁;加大燃油車技術鼓勵;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讓消費者了解燃油車的技術進步和優勢;完善市場機制,確保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市場上能夠公平競爭。
對于3月汽車市場表現,乘聯會表示,在國家促消費政策推動下,很多省市出臺了相應的促消費政策,疊加車展等線下活動的全面恢復,預計3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將保持較強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仍將是主要驅動力。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