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重磅發布《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角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了完整的政策體系。其中,“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被再度提及。
這并不是數字人民幣首次出現在經濟工作的部署之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即指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4年11月,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到“積極穩妥推行數字人民幣”。在具體措施方面,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持續完善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豐富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
數據顯示,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已擴充到10家,試點范圍覆蓋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面對廣闊機遇,業內人士普遍預計,未來數字人民幣將繼續實現政策支持、試點擴容、技術創新、場景拓展的協同發力。
“穩妥推進”,究竟如何做?據了解,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建立健全數字人民幣監管、運營、自律等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推進制度規則體系建設,將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從零售擴展至批發,從支付擴展至包括存、貸、匯、投等在內的廣義金融業務,更有效地發揮法定貨幣職能,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務能力。
在普通用戶的印象中,數字人民幣是便捷安全的支付工具,也是常常派發“紅包”“消費券”的實惠錢包。不過,在加速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的進程中,其應用場景愈發多樣化。如今,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在零售場景打下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基礎,并開始向對公和金融場景延伸。
多地披露的數字人民幣最新“成績單”同樣可以反映這一趨勢。日前,蘇州市政府辦公室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底,蘇州的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達到7萬億元;2024年累計發放數幣貸款7.5萬筆,金額超3900億元,較上年增長40%。
在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當前數字人民幣錢包開立數量增加、交易規模持續擴大,表明數字人民幣市場基礎在不斷夯實;B端應用場景、G端服務均有明顯開拓。隨著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等項目的推進,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也會更加廣泛。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人民幣同樣可以成為連接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紐帶。作為數字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人民幣通過其自身特色推動數字技術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其他四篇大文章的應用,實現數字人民幣服務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有機統一。
以科技金融為例,從目前各機構、試點地區的實踐看,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與金融機構現有產品相結合,應用于貸款、貼現、補貼、債券等領域,助力科創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融資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數字人民幣產品特性,針對性地解決科創企業在業務發展中面臨的非資金層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如為科技企業提供B2B支付、代發薪、元管家等服務,助力科技企業數字化轉型。
“金融‘五篇大文章’本質上既包含了科技應用,同時也覆蓋到To B、To C等不同場景,而數字人民幣自誕生以來就不斷探索智能合約科技創新應用,并持續在零售、對公場景積極服務民眾及社會企業,二者之間未來的深化結合值得期待。”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說道。
展望未來,王蓬博建議,相關工作一方面聚焦于不斷提升數字人民幣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積極拓展應用場景,通過B端和G端的加碼帶動C端的使用頻率提升;在制度層面,加快出臺數字人民幣相關法規,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管體系和職責機制,此外還要加強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對接合作,推動和鼓勵產業建設,培育數字人民幣產業集群。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