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如同陽光、水和空氣,好的營商生態是企業發展的必備要素。如何構建融合產業生態、協同創新生態?
3月5日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市場監管局、武漢經開區、東湖高新區、武昌區負責同志先后作交流發言,分享如何營造一流發展生態。
“隔墻供應”,形成“兩小時供應鏈圈”
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以下簡稱“智汽園”)蓮花汽車全球智能工廠內,一輛漆面閃亮的純電超跑駛下產線,將駛向全球市場。
蓮花跑車“身后”是武漢愛機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后者是全球汽車沖壓技術頭部企業日本愛機集團在武漢布局的第三家汽車零配件制造工廠。
為增強企業本地化配套能力,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性,園區不僅梳理了片區內近百家零部件企業名錄,制成園區企業手冊供企業間增進了解,還通過車百鏈平臺優選省內產業鏈上優質企業,組織現場開展供需對接。
智汽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蓮花跑車和愛機兩家企業僅一墻之隔,讓產業鏈實現了“隔墻供應”。
武漢經開區曾組織專班調研,出人意料地發現,轄區內的整車企業采購時會面臨發動機、變速箱、座椅等“大件”都有,但一些像空調軟管這樣不起眼的零部件缺失的問題。“缺一個零部件,就組裝不起一輛車。”
武漢經開區曾針對汽車產業鏈短板,市區聯動整理出一個有著200多家企業的單子,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對照著上面的企業一家一家聯系,盡全力解決就近配套不足的問題”。
在武漢經開區,“零部件產業發展”行動正在持續開展,年均導入30余家產業鏈配套企業,汽車零整比由0.39∶1提升到0.68∶1,形成了半徑50公里的“兩小時供應鏈圈”。
如今,該區以“汽車+產業”模式引領新能源、新材料、軟件、芯片等產業生態化發展,“車能軟芯材”汽車生態年度營收超8000億元,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產業生態圈。
分分鐘找供方,形成“企業出題有人答”生態
湖北科創供應鏈線上平臺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并本地化部署后,后者能快速完成企業需求畫像,幫武漢環保企業幾分鐘就找到了“特種菌”技術供給方。
“我們推出的類器官解決方案,以前多依靠常規渠道對接下游需求方。”武漢駱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宇介紹,AI正在改變科創實踐和科創服務的實現路徑。
“的確,從拼硬件設施、拼辦事效率,我們正在進階到拼創新生態上,上線華中科技大學專區、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都是在‘造生態’。”東湖高新區科創局負責人介紹,就在1月,湖北科創供應鏈華中科技大學專區上線,用戶能在線聯系專家教授,進行學術交流和技術咨詢,讓科教資源更直接、高效地服務于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其他科教資源也將被陸續接入。
企業出題、高校院所“揭榜”。東湖高新區按照“以需定研、供需對接、用戶主體、政企共投、風險共擔”思路,以“用”為導向、以用戶為主體建設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目前平臺入駐用戶超6.6萬家,發布需求4.7萬項、成功對接1.4萬項。
在東湖高新區,11個產業創新聯合體被組建,6家概念驗證中心新近建設、10家成果轉化中試平臺運行,每個創業夢想都能找到土壤的生態園,正在光谷加緊建設。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