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再到未來產業加速培育,民營企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民營企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與賦能。
民營企業座談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眾多銀行積極響應,通過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創新融資產品、優化金融供給等措施,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捷度,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杭州因科技創新吸引眾人目光。這里聚集了豐富的人才資源以及有效的金融服務體系,生物醫藥企業脈流科技是這片產業沃土上成長起來的眾多企業中的一員。
“傳統的有創心腦血管病檢測方法需要穿刺患者的動脈插入導管,整個過程至少需要半小時。我們自研的儀器能在5分鐘內完成對冠心病患者的無創檢測,為醫生帶來快速精準的治療方案,大大降低了診療成本?!泵}流科技負責人說,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在公司科技研發的關鍵時刻,基于對創始人學術背景、技術專利和臨床數據的認可,浙商銀行向其發放了3000萬元信用貸款。
“我行推出‘人才銀行’品牌,分層分類分階段服務科技型企業?!闭闵蹄y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積極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的部署,未來將綜合運用表內外融資、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實現民營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穩步提升。
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后,多家銀行表示,將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好領軍銀行作用,加強金融資源配套和政策銜接。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消費民生、外貿外資等領域的民營企業支持力度,對接好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民營經濟新業態,扎實做好商貿金融、商戶金融。
“在授信力度、信貸管理、風控管理等方面我們會嚴格落實‘一視同仁’要求。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發布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單一行業信貸政策40個,下一步將對人工智能、工業軟件、集成電路等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持續深入研究,加強政策賦能。”中國銀行授信管理與資產保全部總經理朱林表示。
提高企業融資滿足度
日前,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召開會議提出,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的支持力度;加強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切實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滿足度。
中國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為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銀行需要以加大貸款投放為重點,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等。同時,除了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發展線上信貸業務外,還需要結合民營企業的特點發展好首戶貸,圍繞特定客戶群體發展好信用貸,并且做好無還本續貸。
以往,企業為獲取貸款,常常需要對接多家銀行,耗費企業經營管理精力。即便如此,企業能否獲得貸款、額度多少均不確定。同時,銀行客戶經理在對接服務過程中,只能憑直觀感受判斷企業好壞,面臨精準度不足等挑戰。
對此,交通銀行表示,該行創新“主動授信”業務營銷模式,通過匹配小微線上產品體系,與內外部數據源合作,運用大數據、隱私計算等技術,為企業核算出預授信額度,幫助客戶經理精準判斷目標客戶,優化客戶經理工作流程,提升了企業融資效率。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看來,下一步,銀行應繼續調整優化相關政策,創新方式和手段,提升金融支持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有效性、精準性。深度應用金融科技,創新信用評價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不斷增強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可得性和商業可持續性。
完善金融服務供給
董希淼認為,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各有不同,銀行應針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精準“輸血”,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對此,不少銀行積極行動,重點提升相關產品與服務的針對性、可得性和易用性。
例如,圍繞科技型民營企業,中信銀行推出了科技人才貸、上市接力貸、股權激勵融資、科技企業個人信用貸等金融產品,分層支持不同階段的科技型民營企業,提升企業授信的可得性。
不少鋼鐵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常面臨前期投入大、資金周轉緊張的難題,市場上缺少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支持這類企業轉型。對此,建設銀行推出“碳易貸”,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融資服務。
建設銀行表示,截至2025年1月末,該行民營經濟貸款余額超6萬億元。未來,建設銀行將繼續構建并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升級和拓展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發揮集團綜合化經營優勢,豐富信貸、債券、股權等金融服務供給。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扎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暢通股、債、貸三種融資渠道,加大各類金融資源要素投入,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要加大金融供給,運用‘股貸債保租托’多元產品,加強專業化服務和全球化支持,為大中小微各類民營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接續式服務。要完善政策配套,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落實盡職免責容錯機制等。要優化多元服務,加強政策宣講,積極搭建融智、融商、融信平臺。”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