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再次啟動增資計劃。2月24日,匯豐人壽公告稱,其全資股東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擬向公司增資3.62億元;公司注冊資本將由23.14億元增至26.76億元。就在前不久,該公司剛剛調整了董事長人選,孫丹瑩卸任,程思韻代為履行職責。
近年來,匯豐人壽經歷了從合資到外資獨資的轉身,并在2024年結束了連續三年的虧損。此前,該公司業績并不穩定,盈利起起落落如過山車;未來,匯豐人壽能否在獲得資本注入的情況下守住難得的盈利戰果,有待時間檢驗。
匯豐人壽再獲股東增資
2月24日,匯豐人壽公告稱,全資股東匯豐保險(亞洲)擬向公司增資3.62億元;待相關事項獲批,公司注冊資本將由23.14億元增至26.76億元。
據了解,這已經是匯豐人壽成為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后,啟動的第三輪增資計劃。匯豐人壽曾于2022年7月、2023年4月兩次開啟增資計劃,增資金額分別為6.35億元、6.54億元。
實際上,目前匯豐人壽償付能力水平并不低。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匯豐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3.0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8.87%,兩項指標與50%、100%的監管紅線相去甚遠。
對于此次增資用途,匯豐人壽表示,此次增資體現了公司股東對于匯豐人壽在中國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堅定支持,如此次增資獲得監管機構批準,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償付能力水平,增強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
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匯豐人壽作為匯豐集團在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資行為顯示出匯豐集團對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看好和戰略布局的連貫性。增資不僅能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還能為未來的業務拓展提供支持。此外,匯豐人壽需要更多的資本來支持業務的多元化和區域擴張。例如,2024年匯豐人壽獲批在江蘇新設分公司。
扭虧之際人事換防
公開資料顯示,匯豐人壽最初由國民信托和匯豐保險(亞洲)各持有50%股權。2020年,國民信托將所持的50%股權轉讓給匯豐保險(亞洲),此后,匯豐保險(亞洲)成為匯豐人壽的唯一股東。
盡管依托匯豐集團,但匯豐人壽的經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從成立至今,其保險業務規模雖然實現了翻倍式增長,但凈利潤情況卻始終處于波動狀態。
具體來看,2022年至2024年期間,其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37.25億元、73.11億元、130.89億元。短短三年從不足40億元的規模增長到超130億元。
保險業務收入增長迅速,但匯豐人壽在同一時期的凈利潤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自2009年成立以來,匯豐人壽尚未進入穩定的盈利周期,在盈利與虧損之間搖擺。2021年至今的四個年份,匯豐人壽僅在2024年實現了盈利,實現凈利潤1.95億元,其余年份均為虧損。
可以看出,2024年匯豐人壽的業績表現出現了明顯的轉折,不僅保險業務收入達到130.89億元,較上一年度實現了79%的同比增長,并成功實現了1.95億元的凈利潤,打破了此前連續三年的虧損局面。
不過,就在業績改善之際,匯豐人壽卻進行了核心管理層的調整,獲批任職僅一年多的孫丹瑩卸任匯豐人壽董事長,程思韻代為履行職責。
匯豐人壽表示,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匯豐人壽現任非執行董事程思韻目前暫代董事長職責,其董事長任職資格尚待監管核準。據了解,程思韻在2023年11月加入匯豐集團,目前擔任匯豐環球保險業務首席產品官。
渠道單一問題待解
從業務層面來說,由于匯豐銀行的原因,匯豐人壽擁有得天獨厚的銀保渠道優勢。然而,這種渠道優勢也可能成為業績不穩定的潛在因素。
自2013年起,匯豐人壽砍掉代理人渠道,全力押注銀保渠道。2020年,匯豐人壽銀行兼業代理渠道的保險業務收入達18.34億元,占總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超97%,此后的2021年也維持在超90%的水平。
這種高度依賴銀保渠道的模式,雖然帶來了保費的增長,但也會導致手續費和傭金支出增加,直接壓縮險企的利潤空間。如匯豐人壽2021年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就達到了1.66億元。
匯豐人壽在近些年也開始擴展銷售渠道,不再押寶單一的渠道,從銀保渠道擴展到銀保渠道、直銷渠道和經紀渠道相結合的模式。2023年匯豐人壽銀行兼業代理渠道獲得的保險業務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81.2%減少至65.98%。
近些年,隨著保險消費主體的變遷,更多年輕人開始從互聯網渠道購買保險產品,因此,近年來許多人身險公司也在加速布局互聯網渠道。不過在這方面,身為“外來者”的匯豐人壽稍顯遲緩,通過匯豐人壽官網來看,目前僅備案了3款互聯網保險產品,包括一款意外險和兩款重疾險。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直言,目前銀保渠道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限制產品創新和差異化競爭,從客戶服務方面來說,銀保渠道難以提供個性化、全方位服務,影響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支培元建議,匯豐人壽有必要擴展其他銷售渠道。如拓展互聯網渠道,開發多樣化線上產品,利用大數據精準營銷,滿足年輕客戶群體需求。
談及今后的業務發展,匯豐人壽表示,未來,公司將一如既往堅持發展戰略,聚焦不斷拓寬產品范圍、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以滿足內地客戶不斷增長的保障、健康及財富管理的需求。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