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為外資獨資財險公司后,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開啟增資計劃。2月17日,中意財險公告表示,股東審議同意向中意財險增資4000萬歐元。增資后,中意財險注冊資本金預計將由人民幣13億元增加至16.06億元。
此前,中意財險依托中石油和忠利集團兩大股東,可以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今失去中石油“靠山”,成為外資獨資財險公司后,中意財險也開始了求變之路。
開啟增資計劃
2月17日,中意財險公告表示,為進一步提升公司承保水平、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中意財險向股東申請,股東審議同意向中意財險增資4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06億元)。增資后,中意財險注冊資本金預計將由13億元增加至16.06億元。增資事項需監管核準后生效。
回顧來看,2023年11月,中石油旗下的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擬掛牌轉讓中意財險51%股權。隨后,忠利集團以近99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中意財險的51%股權,經過一系列變更,中意財險已正式成為外資獨資財險公司。此輪增資則是中意財險與中石油“分手”后,首次啟動增資計劃。
對于中意財險此輪增資,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資金實力的增強將提升中意財險的償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為其業務擴張和創新提供堅實保障。增資后,公司可以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如國際業務和特色險種等。
人事待補位
實際上,在宣布增資之前,中意財險的變革序幕已經拉開。
根據中意財險公布的公司治理概要,目前中意財險董事會的規模已經縮減至5人,其中包括LEONARDI ROBERTO、游一兵、陳十游、陳婷和袁穎暉。與中意財險2024年上半年公布的8名董事會成員相比,多位中石油系統的人員已經退出中意財險董事會。
未來,中意財險或將繼續調整人事安排。調查發現,目前中意財險董事長尚處于空缺狀態,當前由中意財險董事同時還是忠利集團(亞洲區)負責人的LEONARDI ROBERTO臨時承擔起董事長的職責。支培元直言,外方董事承擔董事長職責,體現了外資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的主導權,有利于統一戰略方向和決策思路。目前中意財險董事長空缺,有必要及時選聘新的董事長。
除了董事會的調整,更重要的還有保險業務的轉向。根據了解,在2020年到2023年,中石油及其子公司為中意財險每年貢獻約五分之一的保費收入,未來如果失去中石油的資源支持,中意財險也需要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建議,中意財險在中方股東退出后,可能失去中石油的資源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拓展,開發新的客戶群體,減少對單一客戶的依賴。也需要通過多元化業務布局,如拓展國際業務、發展特色險種等,降低對傳統業務的依賴。
在2025年工作會議上,中意財險曾透露,2025年將繼續優化車險業務、擴展個險業務和健康險業務、優化理賠流程和加大數字化應用等。
外資布局動作不斷
忠利集團擬對中意財險增資,只是近些年外資加碼中國保險市場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持續推動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全面取消銀行保險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持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即便在保險牌照收緊的背景下,多家全球性保險巨頭加速深耕國內市場的動作不斷。除了忠利集團,在過去的一年,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安盛保險(百慕大)有限公司、安聯投資有限公司等均通過受讓股權或增資等方式涉足中國保險市場。此外,金融監管總局還批復同意籌建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德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來自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0%。柏文喜直言,外資險企希望通過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擴大業務規模,提高市場份額,增強自身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利用中國市場的資源,拓展業務領域,提高品牌影響力。
外資主體不斷豐富,將會給國內市場帶來哪些影響?支培元表示,在產品創新上,外資險企憑借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先進理念,將推動國內保險產品向多元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但外資的涌入也會加劇國內市場競爭,給中資險企帶來一定的挑戰。這意味著中資險企需要加強自身的競爭實力,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以應對外資險企的挑戰。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