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后,上市公司頻頻攬獲重磅訂單。根據Wind數據統計,自2月5日至2月17日,已有4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項目中標及預中標、簽訂重大合同、重大合同進展公告,涉及基建工程、新能源、環境治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上市公司中標、簽訂合同公告頻出,表明了市場需求的回暖以及企業信心的增強。隨著經濟的復蘇,市場對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企業為抓住市場機遇,積極參與各類項目競標和合同簽訂,以期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大額訂單頻現
梳理上述公告發現,不同行業領域的上市龍頭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和前瞻布局,成為重大訂單的主要受益者。
2月11日,國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二級控股子公司安徽國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標“中廣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組件設備框架集采包件1(二標段)”項目,中標總價為10.43億元。
2月8日,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披露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標200萬千瓦“阿電入烏”區域互濟新能源項目(170萬千瓦光伏)、內蒙古能源集團達拉特旗防沙治沙50萬千瓦光伏一體化一期項目、內蒙古能源集團杭錦旗防沙治沙110萬千瓦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采購(標段三:內蒙古能源集團達拉特旗防沙治沙50萬千瓦光伏一體化一期項目50萬千瓦),中標產品為BC產品,中標規模為500兆瓦,中標金額為3.71億元。隆基綠能表示,本次中標項目為國內單體最大的集中式BC項目。該項目將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BC二代技術組件產品,產品最高功率660W,對應轉換效率24.43%,同等面積下發電量更高。本次項目中標是公司BC二代技術在荒漠化地區集中式光伏電站市場的重要突破,彰顯了BC二代技術在全場景應用的優勢。相關項目簽約后,其合同的履行將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2月6日,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兩家客戶簽訂合計7.8億元的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金額分別為7.14億元和6603.71萬元,產品為超材料航空結構部件。上述合同屬于2025年新增的合同,相關產品在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
除了上述公司外,還有多家公司也斬獲了大額訂單。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近期中標多個重大施工項目,合計中標金額為31.94億元。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近期參與了成都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的投標,并被評選為第一中標候選人。該項目的招標范圍為線性蒸鍍源,預計中標金額在6億元至7.5億元之間,具體金額需根據最終簽訂的合同確定。寧波喜悅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某新能源公司簽訂《循環包材租賃合同》,合同總金額約為9171.39萬元。
海內外市場“雙開花”
除了在國內市場捷報頻傳,A股上市公司也在海外市場斬獲多個訂單。例如,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省中工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于近日收到招標人亞洲煙草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發的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所屬聯合體為老撾占巴塞省土地整理項目(EPC)總承包的中標人,項目總投資估算為35億元人民幣。
南昌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公告稱,公司近日與烏茲別克斯坦某客戶簽訂產品銷售合同,為客戶提供設備產品,合同金額為1.49億元人民幣。煙臺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近日成功中標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陸上石油公司(ADNOC Onshore)一項價值9.2億美元的智能油田改造項目。
談及國內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場同樣收獲頗豐的原因,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日益緊密,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合作機遇。許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迫切,中國企業憑借在技術、成本和經驗上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地需求。此外,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如在5G通信、新能源等領域,中國企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同時,中國企業積極開展本地化經營,深入了解當地市場需求和文化特點,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從而在海外市場取得突破。
來源: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