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價漲漲漲。”2月5日上午,成都市民李女士收到了某銀行工作人員推送的金價信息,50克投資金條售價為679元/克。李女士注意到,較春節前1月27日的659.3元/克,每克金價上漲了19.7元。
截至5日18時,該銀行50克投資金條價格已漲至684元/克。此外,多家黃金珠寶品牌店的首飾金突破860元/克。
成都金店銷售火爆
春節期間,國際黃金價格強勢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大關,創下了歷史新高。2月5日,黃金市場又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截至發稿,國際金價報價2871美元/盎司,COMEX期金站上2900美元/盎司,日內上漲0.84%,紛紛刷新歷史新高。
隨著金價的持續上漲,金飾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社交媒體上出現了“金飾價格一夜每克漲11元”等多個黃金熱點話題。
截至2月5日,黃金珠寶品牌周大福、周生生、老廟黃金、六福珠寶等首飾金價格均超過860元/克,普遍在863元至864元,較1月初上漲超50元,突破了歷史高位,此外,銀行投資金條價格也有所上漲,多家銀行每克售價超過680元。
盡管金價不斷上漲,但黃金消費和投資熱度持續居高不下。
成都市場同樣熱力十足。走訪成都春熙路商圈發現,多家金店客流量激增,店內人頭攢動。既有為婚慶剛需選購“三金”的年輕人,也有趁節慶促銷囤金條的中老年投資者。銷售特別好的是蛇元素小金飾,轉運珠也十分火爆,等待免費編織手鏈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龍。
“不少消費者受‘買漲不買跌’心理影響,購金熱情只增不減,黃金首飾和金條的銷量均在增長。”某金店銷售負責人表示。
多重因素推高金價
貿易摩擦加劇、貨幣政策調整以及各國央行加大購金力度,被認為是國際金價頻頻創出新高的主要原因。
盡管美聯儲在2025年1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4.25%至4.50%區間不變,但市場預期其貨幣政策未來可能轉向寬松。如果美聯儲降息,將降低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從而推動金價上漲。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中國黃金儲備達1913.4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擴大黃金儲備。其他國家的央行也在增加黃金儲備,這一趨勢在2025年預計將繼續保持,以對沖經濟波動和貨幣貶值帶來的風險,而這為黃金價格提供了強勁的支撐。
此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以及貿易摩擦的加劇,使得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受地緣政治沖突疊加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的影響,全球避險情緒升溫,推動資金涌入黃金“避風港”。
那么,金價未來走勢如何,還會繼續上漲嗎?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黃金展望》預測,2025年,金價有望創下近10年來的最佳年度表現。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期內金價或將維持高位震蕩,但未來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全球經濟前景的改善可能削弱避險需求;另一方面,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和地緣政治局勢的緩和也可能對金價構成壓力。
可多渠道參與黃金投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普通投資者需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資金規模以及投資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首先是實物黃金。金條、金幣保值性強,適合投資偏保守的人群,建議通過銀行或中國黃金等正規渠道購買;金飾則更適合消費+投資雙重需求,同時應關注溢價陷阱。實物金條買入價對比回購價可能相差5%,金飾回購通常折價20%。所以,最好通過銀行或交易所渠道買賣,并保留原始證書。
其次是紙黃金和積存金。紙黃金可以通過銀行APP買賣,門檻低(1克起),無實物交割,適合中長期定投;而積存金類似定投,可每月自動買入,平攤成本。
此外還有黃金ETF,即掛鉤金價的場內基金。黃金ETF具有交易便捷、流動性強的特點,管理費用約 0.5%至 1%。如華安黃金ETF、博時黃金ETF等,1手(約400元)起投,交易費率低(0.5‰以內),以黃金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黃金價格波動。
最后,還有黃金股票與黃金期貨可供選擇,但其風險相對較高,適合具備豐富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
理性投資勿追漲殺跌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金價已處歷史高位,短期回調風險不容忽視。在金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市場情緒雖然高昂,但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警惕可能出現的回調壓力,避免“追漲殺跌”。
黃金不生息,長期收益可能跑輸其他資產,建議配置比例不超過家庭金融資產的15%。且普通人應避免杠桿工具,倉位不超過總資產10%,如黃金期貨保證金交易,可能因5%波動導致本金損失50%。
此外,“高價回購”和“保本理財”等騙局也值得投資者高度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對金價上漲的期待,通過虛假承諾高價回購黃金或提供保本理財產品來誘騙投資者。這些騙局往往存在諸多風險,如資金鏈斷裂、無法兌現承諾等,最終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
總體來看,黃金作為“硬通貨”,在資產配置中具備抗通脹、分散風險的作用,但投資者需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風。面對這波金價上漲,投資者需謹慎權衡各投資工具的利弊,在投資前充分了解產品特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投資組合,才能在享受金價上漲紅利的同時,有效控制風險,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稿件來源:金融投資報)